泉州人是很講究家族團結的,因此中秋節對于泉州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節日,本身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就有很多,而泉州人又是注重吃喝玩樂的主,所以泉州特色的中秋節習俗真是多種多樣。那么泉州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泉州中秋吃什么?
泉州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游筍江
這是成年人的娛樂。過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結伴遨游筍江的習慣。筍江月色是舊時泉州八景之一。傳說中秋之夜三更時分,月亮照在筍江橋中,每一個橋坎都能映出一輪皓月;而午夜時分,在筍江粼粼清波中,可見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
于是,人們總是在中秋之夜,踏著皎皎月色,迎著融融江風,步著南音絲竹余韻,三五成群,相約游江,既給中秋佳節一個好心情,又期盼親眼目睹筍江月奇觀。
賞月講古
中秋節源于月神崇拜,而賞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眾化的習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賞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動,亦可是親朋好友、同學同事之間團體性的聚會。
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園圃、陽臺、屋頂天坪或露天公共場所,擺上美味月餅,沏上一壺香茗,對月當歌,邊嘗餅品茗,邊聊天敘舊,不亦悅乎!
拜月娘媽
拜月一般是婦女的活動。泉州將月亮稱為月娘媽,表示對月亮十分崇拜。舊時到了中秋之夜,民間婦女有拜月習俗。
幾乎家家戶戶擺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陳列時令瓜果和月餅,虔誠祭拜月娘媽,焚香祈祝,祈求稱心如愿。
泉州中秋吃什么
嘗芋頭燒鴨,暢飲桂花酒
秋季到來,也是一些食材應季上市的時候,用它們來制作中秋佳肴合適不過了。這些佳肴歷經代代傳承,逐漸演變成了特別的過節食俗。
秋季適合溫補,食鴨正當時,正巧此時鴨子肥美,芋頭盛產,閩南人便喜歡將這二者搭配烹制成一道下飯菜芋頭燒鴨。
松軟綿軟的檳榔芋最適合與鴨肉一起烹煮,因為鴨肉的油脂分泌會起到軟化檳榔芋的效果,使之變得更加溫潤軟糯,烹調后與鴨肉搭配食用,口感更佳。
桂花酒色澤金黃,甜酸適口,古時,人們常將其用來祭祖拜月。以桂花酒款待親朋,賞月時同飲,也有生活能夠更甜蜜幸福之意。
紅薯芋頭
中秋,與春節、清明及端午并稱為中國民間四大節日,而在這四個節日中,閩南人常做的傳統食物也有些相似,例如用常見的芋頭、紅薯所制的小點心。
在《泉州府志》就有記載:泉俗中秋以月餅、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兩天,親友以此相饋。
中秋時節,恰是紅薯、芋頭的收成時節,閩南地區的人們將芋頭、紅薯洗凈后去皮,放入鍋中隔水蒸煮,蒸熟后或是將它們直接切片丟進油鍋中熱炸,或是磨成糊狀,包裹上面粉油炸,皆可當做一道中秋祭祖的貢品,并以此寓意包金包銀,鼎中出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