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數伏天是很多人都會關注的時節,這個時期是很容易導致引發中暑、腦血管等疾病,所以大家要注重保養。最近有一些朋友來咨詢小編,數伏天什么時候最熱?數伏天氣哪個時間最熱?一起來看看。
數伏天什么時候最熱
中伏最熱,也就是2022年7月26日—8月14日最熱。中伏,“三伏”之第二伏,即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始,至立秋后第一個庚一天這段時間。中伏的天數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這取決于每年夏至節氣后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日期的遲早。
“三伏”其氣候特點是”高溫、高濕”,因為三伏天吹東南風,空氣潮濕,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期間濕度大,三伏天”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
“三伏”每年出現在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段時間。夏至以后,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于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
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并不出現在夏至,而是出現在夏至以后的“三伏”。每年入伏的時間并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盡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比較麻煩。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磥?,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就出現了有些年份整個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 天的情況。
伏的意思
伏,乃是藏陰氣于熾熱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稱為“伏汛”。農諺說:“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農民喜,小暑防洪別忘記”。因此,數伏天氣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國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為一周期的紀日方法,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據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開始,至今從未錯記,是中國歷法史上的一個奇跡。由于干支紀日與農歷各月無一定對應規律可循,除推算個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領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龍”等雜節氣時才使用。 三伏天食俗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
在夏至后氣溫驟升,形成灼熱的暑天。把最熱的暑天稱為“伏天”,是起源于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碧迫藦埵毓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 老北京民間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本驼f的是舊京數伏天家家信守的飲食民俗。
數伏天吃什么
中醫認為“夏季濕熱,宜清補”。在三伏天,這是夏天,心臟在夏天回到心臟。心喜涼,宜食酸。這是因為你可以吃更多的酸性食物,如小麥制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
此外,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夏季盡量不吃酸甜以外的辛辣、溫燥食物;避免過度食用生食和冷飲,這會損害人體內的正氣并誘發疾病。
其次,你也可以在三伏天多吃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西紅柿、紅豆、約伯的眼淚等水果和蔬菜。具有利尿、補水、除濕作用。是消暑的首選。
最后,三伏天人體會流失大量汗液。此時,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和鹽。盡量選擇含有大量水和鈉、鉀、鎂等有機鹽的湯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