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小年,南方要等到臘月二十四才過小年。在民間,小年的時候就已經正式拉開了過年的序幕,因此小年也被稱為“忙年”,意思是開始忙碌起來準備過年了。那么,北方小年吃什么傳統食物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22北方小年吃什么飯
吃灶糖
小年最重要的食物就是“灶糖”,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區,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用甜甜的糖祭拜“灶王爺”,祈求灶王爺嘴甜一點,上天言好事。
吃餃子
餃子是北方逢年過節都要吃的食物,一家人坐在一起和面,包餃子,可以增進感情,而且餃子的形狀類似元寶,寓意“招財進寶”。
吃火燒
火燒也是北方部分地區常見的過年食物,和酥餅是差不多的,火燒扛餓,也是古代飲食習慣流傳下來的。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吃花饃
花饃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歷史,已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山東地區,小年當天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做花饃,像大棗餑餑、團圓餅、壽桃等等,都象征著吉祥如意。同時,人們特別留意看誰家的媳婦或閨女做的面食花樣好和多,就代表這家的姑娘非常的心靈手巧。
小年的食物
北方小年如何過?
1、掃塵:“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墻壁上下掃干凈、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幾凈。同時小年的這一天,也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
2、貼窗花: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鴛鴦戲水等等。貼上窗花寓意著新的一年越來越好。剪好窗花后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里,自然為家中增添不少喜氣。
3、沐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發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后進行。
祭灶王
4、祭灶王: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5、吃餃子: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