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聞起來臭臭的,但是吃起來很香,臭豆腐變臭是有一個過程的,臭味有惡友很多種,那么,臭豆腐在變臭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臭豆腐致癌嗎?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臭豆腐在變臭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
臭豆腐在變臭的同時,也在變鮮、變香和「變美味」。
發酵時,鹵水中形成了豐富的呈味氨基酸;
氨基酸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了獨特的「香味」;
臭豆腐通過「鼻后嗅聞效應」騙過大腦,由臭變「美味」。
把豆腐胚接種霉菌,在室外自然發酵,就形成了文中的主角,臭豆腐。
這是「發酵型」的臭豆腐,還有一種「非發酵型」的臭豆腐。
后者生產起來更簡單、方便,有利于擴大生產規模,在被更多的人使用著。
它的代表性產品是長沙臭豆腐。
長沙臭豆腐的做法是把「臭」和「豆腐」分開:
一邊發酵臭鹵汁,一邊制作豆腐胚;把豆腐胚在做好的鹵汁里浸泡、瀝干后,就得到臭豆腐的生胚了。
所以,臭豆腐的風味、滋味和外觀是和鹵汁息息相關的。
因為制作鹵汁的方法、材料不完全相同,各個地方的臭豆腐味道也有所差異。
但是,有一類成分是共有的:呈味氨基酸(和多肽)——它是影響鹵汁風味、滋味的核心成分。
臭豆腐的主要風味物有四種,這四種也是業界相對公認的:
苯酚、甲酚、吲哚和甲基吲哚,它們的風味特性:
苯酚:橡膠味、酚味
甲酚:泥味,臭味
吲哚:大便、糞便、腐臭味;
甲基吲哚:大便、糞便、腐臭味;
emm,臭豆腐的「臭」是有原因的。
除了上述四種,鹵水中還分析出來 71 種風味物,其中能被人體聞到的有 15 種。
它們分別屬于醇類、酸類和酯類物質,風味都是正向的:花香、果香和奶油香等。
這些風味物的形成過程比較復雜,咱們記住一點就好。
它們都是由酪氨酸、色氨酸這類氨基酸,經過一步步酶促反應形成的。
臭豆腐致癌嗎
有傳言稱臭豆腐不衛生,容易產生黃曲霉素導致肝癌的發生。
臭豆腐屬于一種發酵豆制品,在發酵后能夠提高蛋白質以及礦物質的吸收率。有的不法商家用黑作坊生產的豆腐來作為原料,甚至用腐肉和違法化學添加劑來制作臭豆腐,這種不合格的臭豆腐確實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會對肝臟造成損傷,但是正規生產的臭豆腐并不會含有黃曲霉毒素。
此外,長沙、南京作為臭豆腐的聞名之地,還有北京、上海、天津、武漢等愛吃臭豆腐的城市,這些地區的肝癌發病率并沒有明顯上升。因此,臭豆腐致癌的說法并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