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中國寓意比較繁多的節日之一,除了大家熟知的敬老愛老以外,還有重陽登高驅邪氣、祈福祭祀的說法,而且在有些地方重陽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需要大操大辦的,那么比如在湖南邵陽重陽節的風俗是什么?重陽為何有祭祖習俗?
邵陽重陽節的風俗是什么
吃鴨子登高
重陽習俗至今保留。八月中秋吃芋子,九月重陽吃鴨子。人們在這一天往往登高望遠。邵陽市城區居民有登余湖山、馬鞍山的。
武岡城鎮居民則競登云山,紅男綠女,熱鬧非常。1986年中央人民政府定重陽日為敬老節,市縣各級政府部門,以后都在這一天舉行敬老活動。
賞菊及飲菊花酒
重陽節恰逢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相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以愛菊出名。
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貌似陶淵明。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菊花品種繁多,千姿百態。
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重陽賞菊之習尤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不少-婦女、兒童將茱萸佩帶于臂,或插在頭上。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
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還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陽節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重陽為何有祭祖習俗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
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在傳統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