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至放假嗎?
不放。
首先,冬至不是一個法定節假日,所以是不會放假的。
其次,2022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星期四,是工作日,所以不會放假。
冬至這一天,太陽黃經為270°,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冬至節氣的氣象變化
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異較大。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
由于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冬至過后,中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所謂“數九”,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說法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九一直數
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
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
1、生活起居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A.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B.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
C.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D.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E.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于未然。
2、飲食進補
冬至日不可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只可生陽動火,導致內熱積聚,郁熱上沖。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北方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卜、白菜等。“是藥三分毒”嘛,食補是最安全。
3、精神面貌:冬至養生注意“冬藏”,重點養心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不可大汗淋漓。
養生也要重點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兒女要對老人噓寒問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養。
4、日常保健:冬至針灸通穴注意事項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 把艾條點著后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沖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5、疾病預防:冬至注意甲流疫情“抬頭” 防治要趁早
流感病毒擁有驚人的傳染力,直接吸入空氣中的病毒,或經手將病毒帶入呼吸道都會引發流感。因此,預防流感首先要切斷流感病毒的傳播,如及時發現和隔離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等;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強體育鍛煉、注意休息、補充維生素C等;第三,有條件的要預先接種流感疫苗;第四,平時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預防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