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雖然現在已經是2022年了,但真正的虎年是從春節開始的。現在離虎年還有十多天的時間,大家已經開始迫不及待了。不過,很多人翻日歷的時候竟然發現虎年只有355天!這比正常年份少了10天!那么,到底2022虎年為什么只有355天呢?一起來了解。
虎年只有355天少10天
據悉,即將到來的農歷壬寅虎年從2022年2月1日開始到2023年1月21日結束,共355天。
原因是中國農歷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來確定日期和月份,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一年的長度。由于12個農歷月的天數不夠二十四節氣的年長,13個月又超過了,故而采用適時增加閏月的辦法來調節年份的長度。
同時,每隔兩三年就要加上一個閏月,把它“錯后”調整過來,也就是說,2022年壬寅虎年少的10天,將會在下一個農歷閏年中補回來。
值得一提的是,相信有不少同學發現,2022年春節的大年三十消失了,天文專家介紹,這主要與“朔望月”有關,月亮圓缺變化一周稱為一個朔望月,一個周期平均為29.5天。恰逢2022年臘月是小月,便沒有了年三十。
不過,專家也表示,除夕指的是歲末的最后一天晚上,只要正月初一還在,前一晚都是除夕。
據了解,2022年的春節假期安排為:1月31日(星期一,除夕)至2月6日(星期日,初六)放假調休,共7天。
關于朔望月:
朔望月
朔望月,又稱“太陰月”。月球繞地球公轉相對于太陽的平均周期。為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以從朔到下一次朔或從望到下一次望的時間間隔為長度,平均為29.53059天。我國的先民們把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稱為一個“朔望月”,把完全見不到月亮的 一天稱“朔日”,定為陰歷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圓的一天稱“望日”,為陰歷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月亮的公轉與自轉:
公轉
月球以圓形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圓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周期27.32日。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漸與地球離去。
自轉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恒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或“潮汐鎖定”,幾乎是太陽系衛星世界的普遍規律。一般認為是衛星對行星長期潮汐作用的結果。天平動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它使得我們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橢圓軌道的不同部分,自轉速度與公轉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與赤道的交角。
月球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相對于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恒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恒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
月相:
月亮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
朔:日月黃經差為0°,這時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這就是朔,這一天為農歷的初一。
上弦月: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歷初七、八,黃經差為90°,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月”。
滿月: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黃經差為180°。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一輪明月整夜可見。
下弦月:滿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歷二十三,黃經差270°。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于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