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在許多的地方,會發現一些古時的痕跡,近日,在陜西發現70余件公元前2000年的石雕,也吸引了許多的關注,那么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民族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陜西發現70余件公元前2000年石雕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介紹,近幾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皇城臺大臺基南護墻處發現70余件精美石雕,雕刻內容大致可分為“神面”、人面、“神獸”、動物和符號五類。系列測年數據顯示,這批石雕的年代應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 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主體內涵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
石峁遺址介紹
石峁(mǎo)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據專家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昆侖城。
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這個曾經的“石城”壽命超過300年。197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戴應新在山西進行考察,從山西民間聽到關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專門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來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隊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
遺址規模
1976年就被發現的石峁遺址,經過系統調查和考古發掘,發現了石峁城址,這是一處宏大的石砌城址。
考古勘探確認了石峁遺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調查發現,石峁石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內城墻體殘長2000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墻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其規模遠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遺址、陶寺遺址等已知城址,成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個。
“皇城臺”位于內城偏西的中心部位,為一座四面包砌護坡石墻的臺城,大致呈方形。內城將“皇城臺”包圍其中,依山勢而建,城墻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墻。外城系利用內城東南部墻體、向東南方向再行擴筑的一道弧形石墻,絕大部分墻體高出地面,保存最好處高出現今地表亦有1米余。
城墻越溝現象將石峁城址基本閉合起來,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空間,為探討石峁早期地貌變遷及環境提供了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