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月和正月還是有所不同的,那么一月和正月有什么區別呢?若是一月加上農歷二字,而農歷正月是農歷一月嗎?是的話又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一月和正月有什么區別
一月指代第一個月,可以是新歷一月,也可以農歷一月,但是正月指的就是農歷一月份,是農歷第一個月的意思。
農歷正月是農歷一月嗎
農歷正月是中國農歷的第一個月。正月,即為“建正”之月,在觀象授時時代,斗柄回寅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歷法建正,原是攝提紀論十二月建的概念。后經演變,亦用來指其它歷法的首月。現通常指農歷的第一個月。
夏歷以春一月為正月,相當于在干支歷建寅之月;商歷以冬十二月為正月,相當于在干支歷建丑之月;周歷以冬十一月為正月,相當于在干支歷建子之月;秦歷以冬十月為正月,相當于在干支歷建亥之月。這便是夏歷建寅、商歷建丑、周歷建子、秦歷建亥說法的由來,其實它們分屬不同的歷法,是對應關系。
正月是什么意思
我國早在夏、商、周時,就已經產生了計算年、月、日的歷法。夏代,以“正月”為“歲首”。商代,以十二月為“歲首”。周代,以十一月為“歲首”。
三代以后,秦代及漢初曾以十月為“正月”(即“歲首”)。但是,隨著農業生產不斷向前發展和實踐證明:還是最早夏代以“正月”為“歲首”較為符合實際,較為符合天文歷法的科學性。
所以,自漢武帝時頒布的太陽初歷;確定恢復使用夏代以“正月”為“歲首”。后來,被歷代沿用。并且一直到如今使用的“陰歷”,仍然是以“正月”為“歲首”。所以,“歲首”和“正月”之稱,也就一直流傳到現在。
其實,周代以前稱年為“歲”,后來演變成為年的通稱,而且還形成了“除夕”(亦稱“別歲”)和“守歲”的風俗,直流傳至今。
農歷正月禁忌習俗
1、正月忌殺生
動物的輪回道在正月停止,古代傳聞說掌過動物輪回道的司祭神的母親生日是在正月初八,因此司祭神在正月會關閉輪回道給母親過壽,因此被你殺的動物的亡靈無法進入六道輪回,會跟在你的身邊,直到下個月的第三日(也就是二月初三)。
2、正月忌觀紅喜事
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結婚的,古代有抬頭紅一說,即男女正月結婚,乃月太歲壓頭,不利兒孫,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結婚。正月在舊歷是冥婚的時節,因為陰間的正月和陽間一樣,要放假,所有的陰間物都可以來到陽間,因此當你在荒郊野外看到娶親的,千萬不要駐足觀看,要觀察一下周圍有沒有人,如果很多人都在圍著看,說明是陽間的婚禮,如果周圍一個人也沒有,只有你一個人,或者周圍的人看到婚禮隊伍沒有反映的時候,你最好掉頭就跑,因為很有可能他們是來接你的。
3、正月忌理發
古語說:正月理發死舅舅,其實不然,查滿清朝《禮書》書中記載說,正月理發原意為思舊,后傳言之,傳成了死舅,然正月不理發的說法最早卻源于唐朝,唐人稱理發為消耳。唐朝有一種武器名曰金鉞,是唐朝用來為十惡不赦的犯人執行死刑用的砍刀,而正月在唐朝則稱為金月,正月理發和起來就是金鉞消耳,就是上法場砍頭的意思。
4、正月忌扔糧食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知道,諸葛亮平定南幫時做成了一種祭品饅頭來給死難者祭,從那以后,民間便流行用饅頭,或者其他谷物做成面食,獻給死,然而正月陽氣上浮,陰氣也同樣上浮,有時往往活人和死只隔著一層幾寸薄的洋土,民間認為,如果你不小心把糧食掉在地上,千萬不要撿,要趕快離開此地,如果故意扔掉糧食,后果不堪設想,因為地下的朋友嘗到一次甜頭,會跟著你,他們知道你還會扔,在你的身上有甜頭吃,如果你不再扔了,他們則會把你當作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