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小年夜和大年夜是大家都很重視的傳統節日,有大部分的人分不出小年夜和大年夜的區別相關內容,那么,什么是小年夜和大年夜?小年夜與大年夜指的是什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么是小年夜和大年夜
小年夜是小年這天,北方一般是臘月廿三小年夜,南方則是臘月廿四小年夜。而大年夜是除夕這天,除夕一般是大年三十,有的時候只有臘月廿九。不過江浙滬地區會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夜的前一天稱為小年夜。
小年夜和大年夜是相對應的兩個詞匯,吳語區江浙滬與贛東北地區與臺灣地區則是把“臘月廿四”祭祀灶神的那天稱為“祭灶”,而把“除夕前一天”稱為小年夜,與除夕當天“大年夜”相對,這里的“大年夜”和“小年夜”都是指一整天,并不一定是夜晚,也沒有“小年”這種說法。
小年夜有哪些說法和習俗?
小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小年夜”,又叫“過小年”。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地區,小年具體日期并不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為農歷臘月二十三,南方不少地方則是臘月二十四,此外,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目前,在中國民間,南北文化的差異也導致小年的時間也有差異。例如在南方地區大家都傾向于在臘月廿三過小年,而在北方地區,也有人選擇臘月廿四這一天過小年,而臺灣地區的小年,則是在除夕的前一天過。
部分地區關于小年夜的禁忌說法:
1、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
2、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里搗窮了。
3、臺灣則忌舂米,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
小年夜的習俗有哪些?
1、宜洗浴、理發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干凈,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2、宜婚嫁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3、吃餃子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
4、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5、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6、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7、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幾凈。粉刷墻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8、貼灶神畫像
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