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圍降溫形勢確定倒春寒要來?
大范圍降溫形勢
據中央氣象臺將本周的冷暖氣團對峙、降溫伴隨著雨雪駕到稱為一次大范圍降水降溫過程。中央氣象臺的預測認為,3月16-17日,中東部地區將有一次大范圍降水及降溫過程,其中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蘇、江西北部、浙江、貴州東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甘肅、陜西、山西、內蒙古、京津冀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夾雪;中東部大部地區將有4~8度降溫,其中河南、安徽等地局地降溫可超10度。
從這一預報上看,在大范圍雨雪來襲之際,河南、安徽等省的降溫也可達寒潮水平——像是河南鄭州,官方預測中已經指出,鄭州在本周內將從10度以上的最低氣溫直接下降到0度左右,同時最高氣溫要從25度上下直接跌到5度左右,降溫幅度相當劇烈。像是鄭州這一降溫幅度,不排除還要發寒潮預警,當然,這次大范圍降水降溫過程中,不少北方省份都可能發出寒潮預警,在前期偏暖的浪潮過后,這次冷空氣確實可能帶來“倒春寒”的感覺。
預計明日(16日)起,中東部的雨雪、降溫天氣即將來襲。南方大部地區雨勢較強,其中湖北中東部、湖南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中部等地部分地區將有暴雨,局地大暴雨;華北大部、東北地區南部等地將以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天氣為主,其中內蒙古中部、河北北部、北京北部、遼寧東部等地有大雪,局地暴雪。同時,華北、東北、黃淮、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氣溫驟降,華北、東北等地最高氣溫將回落到個位數或低于0℃。
倒春寒是什么?
倒春寒
倒春寒主要是指在每年春季(3月-5月)我國氣溫普遍回升的背景下,受北方頻繁南下冷空氣或者南方持續陰雨的影響,平均氣溫下降至比常年同期偏低,且持續一段時間的一種天氣現象。至于氣溫下降到什么程度和持續的時間,各地標準略有不同。對于北方地區,倒春寒意味著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驟降;而對于南方地區,通常和低溫陰雨相聯系。
農業氣象試驗指出,日平均氣溫≤12℃,維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長。如果降溫伴隨著陰雨,危害就更大,這是比較公認的指標。南方各地春播時間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時段與強度指標也稍有不同。
如廣東把粵中、粵南出現于3月中下旬的如下低溫稱為倒春寒:
①日平均氣溫≤10~12℃,維持3~4天或以上;
②日平均氣溫≤15℃,每天日照≤2小時,維持7天或以上。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天氣氣候條件有差異,受害對象也不同,所以氣象災害的標準也會有所不同。
如何防御?
倒春寒預防
農業:
要避免或減輕倒春寒災害,首先應掌握當地倒春寒發生規律及各種農作物品種的生物學特性,采用抗寒品種,春播作物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并選擇背風向陽的秧田,或采用溫室、 地膜、營養缽等方式育秧就可極大避免倒春寒的危害。從預防性措施考慮,要掌握前期的天氣特點、 作物苗性和未來的長、中期天氣預報,針對性地加強農作物的田間管理,抑制旺長,減少弱苗,培育壯苗,增強抗寒能力。而春播或移栽作物,則要巧看天時,調整播種或移栽期,錯開低溫的直接襲擊。如倒春寒已經降臨,水稻抗御性措施是:搞好水層管理,以水調溫,早稻播種后兩葉期以前抗寒力稍強,要注意通氣,堅持晴天滿溝水,水不上秧廂,陰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的管水方法。兩葉以后,抗寒力弱,淺水勤灌、 日排夜灌。低溫陰雨結束的夜晚,要注意防霜,長時間低溫陰雨過后,水稻秧苗較弱,當轉晴時水稻秧田要深灌水,以防水分吸收和蒸騰的失衡,造成生理干旱而死。待秧苗恢復后,再逐漸將水排干。
人:
一要適當“春捂”,不要因為氣溫暫時升高就馬上脫掉冬裝,早晚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
二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且易于消化的雞、鴨、瘦肉、蛋類、蔬菜、水果等。
三要保證室內及時除塵通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四要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體更好地進行調節,適應春季多變的氣候。
五要多喝水,這樣不僅有利于保持血流暢通,而且可以預防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