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分的具體時辰是公歷2022年3月20日23點33分15秒,農(nóng)歷壬寅年二月十八號,星期日。
春分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在24節(jié)氣中,它于秋分都是晝夜平分的時候,“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農(nóng)歷書中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
春分是什么節(jié)氣春分是指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即太陽位于黃經(jīng)0°(春分點)時。于公歷3月20日或3月21日交節(jié)。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jié)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
春分一到,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此時也是早稻的播種期。
春分有什么禁忌除了傳統(tǒng)規(guī)定不能做的事情外,也要兼顧老黃歷上的提示。今年的春分,不適合大興土木,裝修之事應該暫緩幾天,跟挖土有關的也需延遲一下。還有不宜辦喜事,所以不要舉辦婚禮,領證也不適合的,而且是在3月20日星期六,民政局沒有上班,是辦理不了證書的。跟動鐵鍬有關的行動也比較忌諱,例如動土、安葬等,因此也不能上墳祭祖。
春分傳統(tǒng)習俗春分古時又被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時節(jié),我國民間有婦孺爭放風箏的風俗,民諺也有“吃了薺菜,百蔬不鮮”的說法。在嶺南地區(qū),“春分”有吃春菜的風俗。在我國還有“春分到,蛋兒俏”的民間說法。每到春分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游戲試驗。
立蛋
“春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游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
祭祖
據(jù)《禮記》記載“祭日于壇”,之后這一習俗就在歷代相傳下來。”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
吃春菜
春菜顧名思義,是春天的蔬菜。在嶺南一帶,春分有吃春菜的風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xiāng)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昔日嶺南四邑有“春分吃春菜”之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從田野中采摘回來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所謂“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陽江婦女則會在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葉,弄成粉末與米粉和在一起做湯面吃,相傳可以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