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很多地方都流傳著非常多民間俗語,有些是比較封建的,但是對于人們來說,也還是保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民間有句俗話是清明不上娘家墳,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兒清明不能回娘家上墳,對娘家人不利。
要說祭祖最盛大的日子就是清明節了,傳承中國孝道的好時機,一般都是家族的子孫后代去掃墓,必須都是自家人,作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嫁后就是外人,這在祭祀祖先是比較忌諱的事,而且女兒嫁過去后,也要隨丈夫一起祭奠男方祖先,這才是孝道,也是古人倡導的三德四從,當然了,現代人就沒那么多講究了,清明前三天是可以到娘家上墳的。
女婿不耕丈人田
在農村中,流行這樣一句俗語“女婿不耕丈人田,清明不上娘家墳”,女婿和丈人屬于親戚關系,過去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依靠種地,所以按照農村老話的說法,越是至親的親戚,越是不能有財產之類的交集,尤其是對于耕地,女婿更是沾染不得,很容易被誤以為是占了丈人的家私,即便是自己根本沒有想要,但恐怕別人是不會這么想得,到時候還要把耕地給人家,自己得不償失,而且還很容易被誤會。所以為了避免留言碎語,斷然是不會去耕丈人家的地。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在古代的時候,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深入人心,男人的地位會比女人高,男人才屬于自家人,而那些出嫁的閨女,更是被認為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已經不再是自家人,而是屬于婆家的人,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候,只能是自家的人前去祭祖,而作為出嫁的閨女,是不允許前去的,不被允許也是說法頗多的,有說法是會斷了娘家的人根。導致娘家后繼無人斷了后代,人丁不繼可是一件大過于天的事情。所以斷然不許出嫁閨女回娘家上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