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齊饑。陳臻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殆不可復。”孟子曰:“是為馮婦也。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譯文:齊國鬧饑荒,陳臻說:“國人皆認為先生再次為民勸王發糧,大概不會再這樣做了吧。” 孟子說:“再這樣做就成馮婦了。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善于打虎,后來終于成為一個善人,不再打虎了。有一次,他走到野外,看見許多人正在追趕一只老虎。老虎背靠著山勢險要的地方,沒有人敢去接近它。大家望見馮婦,都跑向前去迎接他。于是馮婦就捋胳膊挽袖子跳下車來,準備和老虎搏斗。大家見了都很高興,可是士人君子卻在恥笑他。”
說明: 這篇寓言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諷喻意味,但也告訴人們見義勇為的行為常會遭到某些人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