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今1時45分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發生6.9級地震,之后還發生了多次。我們可以從網上視頻看到青海6.9級地震瞬間:牛群受驚逃竄!這不禁讓人相信動物可以預測地震。但從科學角度來說,動物真的能預測地震嗎?一起來了解。
青海6.9級地震瞬間:牛群受驚逃竄
青海6.9級地震牛群受驚逃竄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1月08日01時45分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北緯37.77度,東經101.26度)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從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公布畫面顯示,地震發生時,當地牧民家牛圈里的牛害怕得亂跑。另據網友拍攝畫面顯示,西寧也有震感,烏鴉都成群結隊在空中亂飛。
那么,動物真的能預測地震嗎?
之前,一篇發表于《美國地震學會通報》的文章指出,某些動物在地震時期的異常行為,或許與地震的前震有關。但該文章也同時指出,目前大部分地震時期的動物異常行為記錄都還缺乏科學的觀測依據。
根據一項建立在其他研究之上的最新科學分析,這其實比較難說。因為這些記錄都“缺乏科學的證據”,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地震學家海庫·沃伊茲(Heiko Woith)說。所以,他建議人們在面對這些說法時,還是要保持一定的懷疑態度。沃伊茲表示:“很可能不是每一種反常的動物行為都與即將發生的地震有關。”不過,某些動物有可能感知地震的前震并作出反應。但嚴格來講,這還不能算是“預測”地震本身。
關于地震前兆說法:
地震前,在自然界發生的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我們稱之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觀前兆和宏觀前兆兩大類。常見的地震前兆現象有:地震活動異常、地震波速度變化、地殼變形、地下水異常變化、地下水中氡氣含量或其它化學成分的變化、地應力變化、地電變化、地磁變化、重力異常、動物異常、地聲、地光、地溫異常等等。當然,上述這些異常變化都是很復雜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與降雨、干旱、人為抽水和灌溉有關。再如動物異常往往與天氣變化、飼養條件的改變、生存條件的變化以及動物本身的生理狀態變化等等有關。因此,我們必須在首先識別出這些變化原因的基礎上,再來考慮是否與地震有關。
宏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簡稱宏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其中動物異常是震前征兆的普遍現象,由于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敏感程度的差異,所反映的異常狀態和特征也不一樣。如隆冬季節數百條毒蛇出“洞”或“自尋短見”,成千上萬只青蛙攜幼搬遷,離開震中數百米等。由于地震宏觀前兆的特征突出,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相對易于發現,因此是在大地震群測群防中最適合普及的方法。
一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地震部門或政府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真相。
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微觀前兆,簡稱微觀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系。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巖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巖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一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巖層中還可能產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