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冷空氣迅速南下,南方各地不僅迎來降溫,還迎來了降雨天氣,這不就是南方冬天的標配嗎?這陰冷的天氣,不僅讓人體感難熬,這生活上也有很多不利影響,例如,衣服怎么也干不了!據最新預報顯示,南方兩輪大范圍降雨無縫銜接,南方人抓緊時間晾曬啦!
南方兩輪大范圍降雨無縫銜接
明天,南方的降水短暫收斂,晚紅提醒大家抓住晾曬的好時機!
預計12日至14日,隨著冷空氣滲透南下與西南暖濕氣流匯合,新一輪降水將再度自西藏、四川一帶發展,并一路向東影響華中及華東。15-16日,南方地區還將無縫銜接迎來一輪大范圍降雨天氣
具體影響情況:
預計受冷空氣影響,10~11日,東北地區中南部、華北、黃淮、江漢、江淮、江南東部等地氣溫將下降4~6℃,東北地區南部等地降溫幅度6~8℃,北方地區并伴有4~5級偏北風,陣風6~8級。10日夜間~12日,我國東部和南部海區有6~8級,陣風9級大風。
與此同時,東北地區南部、黃淮北部和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西藏西南部局地有大到暴雪;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及其以南大部地區將有小雨,局地中雨。
12~13日,西藏東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中北部、云南西北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西藏東南部、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氣象專家提醒,預計1月中旬,湖南、江西、浙江、廣西北部、貴州等地陰雨日數較多,累計降水量有20~40毫米,局部有50毫米左右,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
濕冷如何保暖?
濕冷保暖
配備好防寒的服裝、帽、鞋、手套等。服裝、鞋、手套等應避免潮濕,保持干燥。
人體的熱量大部分都是從頭部散發的,所以怕冷的人不能硬抗,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出門一定記得戴上帽子。
頸部保暖還能預防頸椎病。舍棄那些領口過大的打底衫和針織衫,套上高領衫,裹上厚厚的圍巾,才是冬季養生之道。
不要露腹、露腰、露腳。“寒從足底生”,一旦腳部受寒,身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
食物是最快可以讓身體感到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熱騰騰的飲食。如含高蛋白質的熱牛奶、溫補功效的紅糖姜茶,或是西洋的迷迭香茶、肉桂茶,都是取暖的好來源。
就餐時,可以適量吃一些溫補益腎的食材,如羊肉、牛肉、芡實、山藥、黑豆、核桃等。還可以多吃一些有利于心腦血管健康的蔬果,像黑木耳、番茄、芹菜、玉米等。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受到寒冷天氣影響,建議養成低鹽、低脂、低糖飲食習慣。增加纖維膳食,多吃玉米、麥麩、豆類、海帶、蔬菜、水果、洋蔥、大蒜等食物。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多吃豆制品,大豆里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濕冷注意事項
寒冷天氣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病人、呼吸系統病人等慢性病患者應注意保暖,加強營養,適度鍛煉,減少外出。
潮濕的空氣,讓家里的物品都蒙上了“水霧”,人睡在潮濕的被褥上,很容易著涼引發疾病。應抓緊太陽出現的時間,多曬被褥,或者將床單、被罩烘干,勤換洗。
家中多備一些除濕的干燥劑,衣柜內放些除濕盒、樟腦丸,防止衣物發霉。
陰雨天氣時注意關閉門窗,等到天晴后及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清潔,防止霉菌滋生。
冬天,最好的養生方式之一就是泡腳。睡前用熱水泡腳,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
外出當心路滑跌倒,盡量避免雨水打濕身體,潮濕會讓人感覺不舒適,也容易引發疾病。有條件的話,避免外出,少在潮濕的地方逗留。
如果外出注意攜帶雨具,時間長的話穿上雨靴,避免腳長時間潮濕,也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不在室外停留過長時間。
從預防的角度看,老年人應減少戶外活動,出行最好有他人攙扶。行人出行時則要盡量放慢騎車或步行速度,避免滑倒。
若是駕車出行,應盡量緩速慢行,轉彎時預防側滑,路遇行人,減速鳴笛,經過有積水的地方盡量慢行或者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