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牛是什么風俗 打春牛有什么講究
立春時節在迎春儀式上“打春牛”,又稱為鞭春。民俗,流行于中國許多地區。“春?!?,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后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牽“?!狈觥袄纭保匝砀?,祈求豐年。解放前后又出現了“打春?!钡母鲬颍蝗讼道?,一人掌犁,邊耕邊舞,或游于鄉間,或演出于舞臺,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向往和追求。
打春牛的由來
傳說神農氏嘗百草、分五谷,開始了農業,三皇五帝,都很重視農業,到周朝的時候,務農的事被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令地方官每年舉行一次迎春的儀式。農為百業之本,春為一歲之首,這“迎春”的儀式,當然要隆重了。立春的前一天,各地的官吏們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轎子不騎馬,步行到郊外,聚集鄉民,設桌上供。焚香叩頭之外,還要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這土牛被稱為“春牛”,“打春?!币馑际谴蛉ゴ号5膽卸?,迎來一年的豐收。
打春牛的講究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憋L俗活動用的“?!?。冬至節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后由縣執事親手扶犁執鞭打“春?!保允敬焊_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等吉祥話語。
立春為什么要打春牛
立春日前一天,先把用泥土塑造的土牛放在縣城東門外,其旁要立一個攜帶農具揮鞭的假人作"耕夫",以示春令已到來,農事宜提前準備。
立春日當天,官府要奉上供品于芒神、土牛前,于正午時舉行隆重的"打牛"儀式。吏民擊鼓,官員執紅綠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給下屬及農民輪流鞭打。
打春牛頭象征吉祥,打春牛腰象征五谷豐登,打春牛尾象征四季平安。無論鞭打春牛的哪個位置,都象征著驅寒和春耕的開始,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
隨后,人們要搶土牛的土塊,帶回家放入牲圈,象征興旺。當天如天晴則預示著豐收,若遇雨則預示年景不佳。
另外,至今有些農村仍延續著古老的習俗,即由一個人手敲小鑼鼓,唱迎春的贊詞,挨家挨戶送上一張紅色春牛圖,圖上印有二十四節氣和一個人手牽著牛在耕地,人們稱其為"春帖子"。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上述這個習俗說明,立春在我國農耕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