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最應景 冬至吃最合時宜的食物
1、保溫食物
要有保溫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及豆制品等。
2、御寒食物
有御寒功能,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中國人一般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
3、防燥食物
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氣候干燥,人們常有鼻干、舌燥、皮膚干裂等癥狀,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十分必要。維生素B2多存于動物的肝、蛋、乳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4、提高抵抗力食物
有條件的還可多吃甲魚、羊肉、桂圓、荔枝、胡桃肉等食品,這些食品味道鮮美,富含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寒冷而過度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對身體虛弱者尤為適宜。
傳統食物也很應景:
1、餃子
冬至到,吃水餃!餃子是冬至不能少的食物之一。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 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很多地方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2、湯圓
關于冬至日的飲食,南北方習俗不同,北方通常要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則有吃湯圓的習慣。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清朝記載,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團,里面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卜絲等。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
3、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數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4、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糍陰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