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窟:云門洞陽坡西側,有一天然罅隙,口如井狀,深不可測,夏秋季節(jié),常有云霧泛出,名日"云窟",經它造云,由云門升天。"云窟"、"云門"相互呼應,舊傳隋朝的北海人李清曾入窟學道。
2、壽比南山:山陰處海內外罕見的巨大鐫刻"壽"字是"壽比南山"典故的出處,該字結構嚴謹,端莊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米,寬3.7米,單是下部的"寸"字就高2.22米,為大個頭的漢子所不及,故當地有"壽比南山"、"人無寸高"之說。
3、云門山主峰:主峰名"大云頂",形若魚脊,東西走向,上多寺廟宮觀,山巔植"東岳大帝"之宮,樹"泰山老母"之祀,東西建閬風亭,新修盤石級968級。建云門山"八仙亭""望壽閣",紅墻青瓦,古色古香。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游覽區(qū)。
4、望壽閣:山腰處是"望壽閣",原為元朝時期的"靈官廟",后毀于戰(zhàn)火,1984年重修。因這里與山頂的"壽"字遙遙相望,于是更名為"望壽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