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泡腳應該注意什么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三伏天要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tài)下泡腳,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huán),容易出現(xiàn)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后半小時內(nèi)不宜泡腳,不然則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水溫不宜過燙
每天用溫水把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3、泡腳時間不太久
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fā)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4、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的末梢神經(jīng)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后果。
5、特殊人群要注意泡腳時間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jīng)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后,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再加上天氣炎熱,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于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fā)病的危險。
6、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7、糖尿病人要注意水溫控制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jīng)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后果。
三伏天怎樣泡腳比較好
1、食鹽、白醋泡腳
中醫(yī)建議,夏季泡腳不需要非得出汗才能起到作用,這是與冬季泡腳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最佳時間是每晚睡前(21-22時),水溫40℃-45℃為宜,泡腳時間不宜過長(15-20分鐘)。
三伏天可以用食鹽、白醋泡腳:
1、加入適量白醋可以增加皮膚彈性,使皮膚變得光滑,還可以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等癥狀;
2、可殺菌抗菌,有助消除霉菌、腳癬、皮膚病。加入適量米酒可刺激皮膚出汗,以排出體內(nèi)的酸性物質(zhì),有緩解疲乏的功效。
功效:
在泡腳水中加入生姜、食鹽適量。食鹽可清火、涼血、解毒;生姜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經(jīng)常用生姜、鹽水、艾葉泡腳,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預防感冒,還能達到改善虛汗體質(zhì)的作用。
2、艾葉泡腳
三伏天可以用艾葉泡腳:
艾葉泡腳可以冬季驅(qū)寒,同十二經(jīng)絡(luò)調(diào)理陰陽。去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復發(fā)作的這些虛火寒火有關(guān)的疾病、降火。
三伏天泡腳好處:
1、夏季濕氣正當令,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xiàn)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容易煩躁等表現(xiàn);
2、夏天泡腳,正有助于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3、因為腳部是僅次于心臟的重要部位,分布著大量的毛細血管,此時用溫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jīng)絡(luò),振奮人體的臟腑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