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面條的說法立夏為什么吃面條
很多地方在立夏都有吃面的傳統,這個習俗源于晉代。那時,祖先從北方搬遷至南方,為紀念北方麥收后的喜慶嘗新,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入夏面新上天”,寓意立夏吃面可強健體魄,為人們帶來好運。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制作與食用面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
除了面條還有夏餅、面餅和春卷: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夏餅是將和好的面壓成薄餅,里面包上肉絲、韭菜等,放入鍋中煎炸制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面餅,話豐收,其樂融融。
面餅,有甜、咸兩種,咸面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餅則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熱油鍋里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春卷分餅和菜兩部分,卷菜的餅一定要是新鮮做的燙面薄餅,講究圓、薄、滑。搟好的餅一定要再上面輕輕抹一層油,為的是不讓餅和餅之間粘連,同時吃起來口感也較為爽滑,配著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響的蔬菜,一軟一硬,口味一流。
立夏吃面食的功效:
人們對面食自古就鐘愛有加,不僅因為面食的做法五花八門,更因為面粉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E及鈣、鋅、硒等營養成分。但很少有人知道,面食吃對了還有解乏的功效,可為上班第一天補充體力。
發面面食的優勢在于面質松軟,發酵后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且在發酵過程中增加了維生素B族的含量,使多種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性提高。酵母菌所含的植酸酶水解了面粉中大部分的植酸,發酵后產生的乳酸和鈣、鐵結合后變為了人體容易利用的乳酸鈣和乳酸鐵,從而增加了鈣、鐵的吸收率。死面面食雖然不如發面面食容易消化,但是在烹調過程中維生素的損失量比發面低。
因為面食熱量比較高,所以不要吃太多,否則會引起熱量囤積,導致脂肪堆積。合理的飲食應是多樣化的,長期過量攝入面食也會導致營養的不均衡。
若在吃飯中面食吃得過飽,不要大量飲水,這樣不但會使面食膨脹,也會稀釋胃酸,引起胃部不適及消化不良,長期如此會影響胃的消化能力。糖尿病人和肥胖人群都應減少面食的攝入量,高血壓人群也應少吃發面面食。
吃面的注意事項:
1、面條最適合中午吃。面條可以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產生較強的飽腹感。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一般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面則消化吸收比較困難。
2、吃面條不會胖。每150克煮熟的面條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質、40克碳水化合物,熱量是180千卡,它脂肪不多,但特別能給人飽腹感。所以,每天攝入適量的面條,并不會有發胖的風險。
3、越筋道的面越營養。一般來說,越筋道的面含有更多的蛋白質。當然,制作工藝也會導致面條口感的差異。比如,北方的面為了使面更筋道,會加一些鹽來“醒面”,這并不會破壞面的營養,所以不必擔心。
4、面條要溫乎乎地吃。面條的吃法多種多樣,有過水涼面,也有溫度極高的油潑面。太熱的面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于消化吸收。因此在大部分時候,吃碗溫乎乎的面最合適。
5、原湯化原食。在烹煮淀粉類食物時,它們表面的淀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淀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面湯中還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