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夏至吃什么風(fēng)俗食物
餛飩
無錫人中午吃餛飩,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諺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民間還有吃了餛燉之后為孩子量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的習(xí)俗。
圓糊醮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的農(nóng)戶會將做好的醮坨用竹簽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燒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豐收。因此浙江紹興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xí)慣。
莧菜和葫蘆
某些地區(qū)夏至當(dāng)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會到娘家吃飯,舅舅家就會準(zhǔn)備莧菜和葫蘆做菜,寓意吃了莧菜就不會發(fā)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
烏飯
據(jù)傳說是紀(jì)念戰(zhàn)國龐涓。浙江建德民謠說:“立夏日,吃補食。”說明夏至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以滋補身體,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nóng)業(yè)勞動做準(zhǔn)備。紹興素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因為夏至日全年日照最長。舊時,人不分貧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guī)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還有吃醮坨的,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諺云:“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而盛產(chǎn)楊梅的寧波則有諺語: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出蟲。
“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面等。《吳江縣志》:“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nóng)家還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qū)的重要習(xí)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jīng)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麥餅筒/木蓮凍
寧波一代人夏至這天吃的美食,有麥餅筒和木蓮凍。
麥餅筒是把面粉和成面糊之后,放在鐵鍋里,攤成一種薄餅,再包上各種蔬菜和海鮮,卷好而成。這道美食在在象山石浦古鎮(zhèn)是一道非常出名的小吃,擺攤最受歡迎!
不僅麥餅筒擺攤受歡迎,木蓮凍擺攤賣也是很受歡迎的!不信的話,你在夏天的時候可以去寧波一帶逛逛,不管是鶴鳴古鎮(zhèn)還是寧波鼓樓,寧波南塘老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做好的木蓮凍5——8元一碗,清涼又好吃。
它是由木蓮籽手搓制作而成的一種美味,有很好的解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