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飲食知識 大寒飲食進補忌宜你知多少
大寒節氣飲食知識——宜
溫性食物
中醫認為,羊肉、狗肉、桂圓、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適量多吃可提高御寒能力。相反,鴨肉、螃蟹、香蕉、黃瓜、梨、綠豆、西瓜、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含蛋氨酸食物
低溫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謝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謝都需要甲基,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來提供。蛋氨酸是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之一,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葉類蔬菜等。對于老年人來說,不妨多吃點豬血。豬血中氨基酸比例與人體非常接近,易吸收,適合消化功能減退的老年人食用。
含鈣食物
醫學研究證明,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尤其是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因此,冬季不妨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此外,胡蘿卜、地瓜、蓮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礦物質,經常食用也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含維生素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的攝入量。
含碘食物
人體甲狀腺可分泌一種叫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甲狀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組成,酪氨酸可由體內合成,碘卻必須依靠“外援”。因此,冬季應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
含鐵食物
研究表明,許多女性冬季怕冷與體內缺鐵有關。因此,怕冷的女性可適當多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血和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是血紅素鐵,被人體攝入后吸收率較高,尤其是動物血液,其鐵的吸收率可高達22以上。植物性食物如木耳、海帶、芝麻等,雖然含鐵也較高,但吸收率較低,多在10左右。
大寒節氣飲食知識——忌
燥熱之物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的北京,天氣寒冷。養生應順應自然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本,宜熱食,切忌食生冷、粘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損傷脾胃之陽氣,不要過多食用燥熱之物。
大寒節氣前后,人們可以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飲食調補。偏于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羊肉、雞肉等都屬于溫熱食物;偏于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可以多食用鴨肉、鵝肉、木耳等。藥補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癥狀選擇服用,最好咨詢專業人員后再進補。大寒之后就是立春。為了順應季節變化,還可以適當多攝入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提前適應春天萬物升發的特點。
進補禁忌:
冬天進補的忌諱
1、無病亂補
身體狀況良好,以預防疾病為由,胡亂在飲食中添加過多高脂高熱量的食物,會添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真假不分
中醫以為虛者補之,非虛癥患者不宜亂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干補益身體,不然拔苗助長,會損傷身體。
3、多多益善
食用任何補養食品都要恰到好處,不然或許有損健康。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很多食用熱性補品,或許導致內火過旺,唇舌生瘡。
4、只管吃不管排
進補身體或許會攝入過量油脂。飲食中葷食過量,代謝后發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假如一味只管食療進補,不注重廢物的排出,毒素在腸胃中的停留時間過長,對健康有極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