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改編自安妮·普魯克斯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說,講述了1963年至1981年的美國懷俄明州,兩個男人之間情愛與性愛存在著復雜關系的故事。影片里寫實呈現的美國西部生活與悠然寧靜的畫面構圖,也開創了西部片的新拍攝手法。
影片《斷臂山》將同性關系的糾結描述得淋漓盡致,但是李安則認為這部電影不是為同性戀權利呼喊,也不是對同性戀保守的觀察。他自己是一個戲劇家,對李安來說的底線是愛情故事。由此可見,李安看重的恰恰是一種可以大力宣揚并萬無一失的普世價值理念:愛是可以超越文化差異的,當愛降臨時異性之愛與同性之愛是毫無差別的。
《斷背山》從原著故事的背景到影片中的所有元素都以牛仔為骨干。美國觀眾對于《斷背山》的各種評價也主要是圍繞牛仔。雖然當代美國人真正體驗過牛仔生活的少之又少,可是世人從上個世紀開始已經把牛仔和美國劃上了等號。牛仔屬于美國,而美國從許多層面來看也的確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牛仔。
牛仔雄壯、傲骨、迎風散發、不畏強權、好打不平,這些形象不只在政治和各方面的標志上能找到。可《斷背山》卻述說了牛仔和牛仔之間的同性愛情,毫不留情地展示了他們的龍陽之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