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炎炎夏日應該說是最令人難以忍受的季節。在高溫下,人們出行都變得十分困難。處暑位于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位,它又名“出暑”,意思是炎熱離開。但即便如此,它的到來依舊不能使氣溫完全轉涼。因此人們在這個時間中對于防暑還是十分熱衷的。
今年時間
處暑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重要的農業文化。今年的處暑時間為8月23日星期一。處暑又名“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之后總體上氣溫下降,但是仍然有短期回熱天氣,也就是“秋老虎“。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歷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因此在今年的處暑過后炎熱的氣候依舊會持續一段時間。
開始準備秋收
“處暑三日割黃谷”是流傳于我國萊州城北一帶的節氣諺語,和當地的農事活動息息相關。大概意思是說處暑以后人們開始準備秋收了,農民們也開始不再午休了。處暑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農民加緊采摘,搶抓農時,進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以后,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于夜寒晝暖,作物白天吸收的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家成熟很快。“處暑和田連夜變”“處暑三日無肯谷”“處暑三朝稻有孕”“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等,都說明處暑節氣后,作物很快要收獲了。
節氣養生小貼士
二十四節氣除了對農業有著重要的意義之外,在中醫學上的貢獻也是十分重大的。處暑雖然意味著夏天的離去,但是同時代表著秋燥的到來,所以在飲食上要更為講究。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如黃瓜、西紅柿、冬瓜以及一些水果,如梨、蘋果、葡萄、柑橘等都利于緩解秋燥。同時,飲食上要盡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品,避免加重“秋燥”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