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端午、清明、春節共同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在這四大節日中,民間關于它們的神話傳說更是不計其數,同時根據這些神話傳說,還會衍生出一些民間風俗習慣,比如中秋節根據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衍生出來的中秋節賞月習俗。
嫦娥奔月
中秋節最早起源于古代人們祭月的習俗,嫦娥奔月的這一神話故事最早也是起源于此。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后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里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和嫦娥奔月這兩個神話故事之間的關聯還是很大的,離開后羿自己飛上月宮的嫦娥身邊有只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后,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故事
中秋節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傳說,是關于唐代玄宗皇帝的。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