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這些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消化系統:人體內與消化攝食有關的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以及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等,因此稱它們為消化器官。這些消化器官協同工作,共同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所有的消化器官的總和稱為消化系統。
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是人體內起主導作用的系統。內、外環境的各種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過周圍神經傳遞到腦和脊髓的各級中樞進行整合,再經周圍神經控制和調節機體各系統器官的活動,以維持機體與內、外界環境的相對平衡。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以及各種神經節組成。能協調體內各器官、各系統的活動,使之成為完整的一體,并與外界環境發生相互作用。
呼吸系統: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動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要不斷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機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稱為呼吸。氣體交換地有兩處,一處是由外界與呼吸器官(如肺、腮)的氣體交換,稱肺呼吸或腮呼吸(或外呼吸);另一處由血液和組織液與機體組織、細胞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稱內呼吸)。在高等動物和人體,呼吸過程由三個相互銜接并且同時進行的環節來完成: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氣(外界空氣與肺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和肺換氣(肺泡與肺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內呼吸或組織呼吸,即組織換氣(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有時也將細胞內的氧化過程包括在內。可見呼吸過程不僅依靠呼吸系統來完成,還需要血液循環系統的配合,這種協調配合,以及它們與機體代謝水平的相適應,又都受神經和激素因素的調節。
血液循環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是生物體的體液(包括細胞內液、血漿、淋巴和組織液)及其借以循環流動的管道組成的系統。從動物形成心臟以后血液循環系統分為心臟和血管兩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統。循環系統是生物體內的運輸系統,它將消化道吸收的營養物質和由鰓或肺吸進的氧輸送到各組織器官并將各組織器官的代謝產物通過同樣的途徑輸入血液,經肺、腎排出體外。
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約占成人體重的60%。全身各骨借關節相連形成骨骼,起支持體重、保護內臟和維持人體基本形態的作用。骨骼肌附著于骨,在神經系統支配下收縮和舒張,收縮時,以關節為支點牽引骨改變位置,產生運動。骨和關節是運動系統的被動部分,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主動部分。骨的表層致密而堅硬,叫骨密質;骨的內部呈蜂窩狀,叫骨松質;骨中的空腔部分叫骨髓腔,中央充滿骨髓。胎兒和幼兒的骨髓都是紅骨髓,為造血器官。隨著年齡增長,長骨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代替,變成黃骨髓。骨以不同形式連結在一起,構成骨骼。形成了人體的基本形態,并為肌肉提供附著,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牽拉其所附著的骨,以可動的骨連結為樞紐,產生杠桿運動。運動系統主要的功能是運動。簡單的移位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實現的。運動系統的第二個功能是支持。構成人體基本形態,頭、頸、胸、腹、四肢,維持體姿。運動系統的第三個功能是保護。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形成了多個體腔,顱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護臟器。從運動角度看,骨是被動部分,骨骼肌是動力部分,關節是運動的樞紐。能在體表看到或摸到的一些骨的突起或肌的隆起,稱為體表標志。它們對于定位體內的器官、結構等具有標志性意義。
內分泌系統:內分泌腺是人體內一些無輸出導管的腺體。它的分泌物稱激素。對整個機體的生長、發育、代謝和生殖起著調節作用。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有: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胸腺和性腺等。
泌尿系統:泌尿系統由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其主要功能為排泄。排泄是指機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不為機體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質向體外輸送的生理過程。被排出的物質一部分是營養物質的代謝產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細胞破壞時所形成的產物。此外,排泄物中還包括一些隨食物攝入的多余物質,如多余的水和無機鹽類。
生殖系統:生殖系統是生物體內的和生殖密切相關的器官成分的總稱。生殖系統的功能是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分泌性激素和維持第二性征。人體生殖系統有男性和女性兩類。按生殖器所在部位,又分為內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