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中國云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你了解阿昌族嗎?阿昌族有什么特點?阿昌族風俗有什么特點?下面就介紹阿昌族風俗特點。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潞西等縣。有自已的語言但沒有文字。由于長期和漢、傣族雜居,大多數阿昌人兼通漢語和傣語,使用漢文。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水稻品種多、質量好,梁河地區的“毫安公”品種,過去曾號稱“水稻之王”。阿昌族制造的鐵器也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于世。
習俗
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殺家畜和傷害動物;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
婚俗
阿昌族男女青年結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擺上一盤用豬腦拌制的涼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條約4.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后腿,稱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娘家的養育之恩。
食俗
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
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
肉食主要來源于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喜歡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即將豬宰殺后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干凈,然后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米線一起食用。中國#萬年歷 www.wannianli8.com
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 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后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腌制的咸菜、鹵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
酒是白族人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制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現在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制作燒酒。
節慶
阿昌族過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帶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節日有進洼(關門節)、出洼(開門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其中以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1、窩羅節 每年農歷正月初四舉行,以紀念傳說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麻為民除害、造福后人的功績,屆時人們要祭獻最好的菜肴,然后殺狗吃狗肉和芋頭,如果在祭祀的當天能捕到蟒蛇,則認為更吉利。
2、火把節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為祈求五谷豐收,驅蟲灃災,要殺豬、宰牛祭祀,屆時要熟制火燒生豬肉拌米線給大家分食。入夜后點火把在村寨周圍游動。
3、潑水節 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八大碗菜肴招待來串親的小伙子。參加聚餐的人數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小伙子要在別人不察覺的情況下把姑娘家的雞頭偷走,如雞頭被姑娘查出來,要罰偷雞頭者一碗酒,否則就要罰姑娘喝酒。如果偷者被人當場抓住,不僅要受罰,還要被姑娘取笑。酒后小伙子要根據菜價,將錢在不讓姑娘察覺的情況下交給姑娘。
通過以上對阿昌族風俗的介紹,相信你對阿昌族風俗特點有了更深入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