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傳統節日很豐富,根據節日的性質可分為生產性節日、社交游樂性節日、紀念性節日、慶祝性節日和祭祀性節日等五類。而每一類又包括5—10個節日。
如以發展、促進生產為目的生產性節日有剪羊毛節(流行大涼山,一般為農歷六月中旬)、采藥節(流行云南小涼山,每年農歷五月初日,主要是采、賣藥材)、黑井燈會(流行于云南牟定縣黑井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主要是祈求多生產鹽)、羊年(云南牟定每年農歷除夕晚上和初一給羊吃年飯,貼對聯)、巴烏節(流行于云南鶴慶縣東西山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舉行,主要是歡慶和祈望狩獵豐收)、頌牛節(云南西北山區彝族每年立冬舉行)、拉麻節(拉麻彝語意為賀牛神,彝族支系黑話人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日舉行)和護山節(流行于廣西隆林彝族中,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初四日舉行);又如以歌舞、游藝、集會形式進行交往娛樂為目的的社交游樂性節日有賽歌會(云南九江縣彝族支系臘魯人每年農歷二月舉行)、情人節(廣西那坡縣彝族支系白彝人每年農歷三月舉行,情人互送禮物)、姑娘節(云南金平彝族姑娘每年春節后的第一個趕場日,到街場上展示自己的青春和美貌)、賽馬節(貴州威寧,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賽裝節(云南永仁等縣,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彝族姑娘都著盛裝,比試誰的服飾漂亮)、趕花街(云南峨山、新平、雙柏三縣交界處的彝族支系勒蘇人每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舉行二次,是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好機會)、串會節(云南漾濞彝族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人們聚集篝火旁跳舞對歌)、搭清節(云南曲靖市白水區彝族婦女節日。每年農歷三月的第一個馬日。婦女們打扮后帶上食品聚集于當地的密集山上,一邊唱歌,一邊品嘗食品,直到明月當空才各自離去)、開新節(云南峨山彝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后的第一個趕集日,過完節日就要春耕了)、拜姑爺節(云南峨山一帶彝族每年正月初二,以村寨為單位,邀請3—5年內嫁出去的姑娘連同姑爺接回本村進行團拜)和斗牛節(每年農歷六月一日各地彝族都要舉行);再如以追念民族英雄、紀念某個歷史事件為主要內容的紀念性節日有插花節(云南楚雄彝族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以紀念傳說中為婦女除暴安良的女英雄咪依魯)、服裝節(云南大姚縣三臺山彝族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舉行,以紀念心靈手巧的女服裝師阿米尼、二月八(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節期三天,以紀念智斗強敵英雄密枯)和牟定三月會(云南楚雄彝族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四日舉行,節期3—5天,以紀念傳說制服蛟龍的勝利);以喜慶豐收、祝賀人畜興旺、平安幸福為內容的慶賀性節日有彝年、老年節、嘗新節、新米節、沙戶比節等;最后就是以祭祀神靈、祈禳兇邪的祭祀性節日有火把節、密枝節、祭公節和跳公節等。其中以彝年和火把節為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節日。
(一)彝年
彝語稱“庫史”,是大小涼山彝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一月內擇吉日舉行。彝年前,人們打過年柴,準備過年的食物,精心地催養年豬。過年三天,第一天:“點煙火”,清晨用裊裊的青煙通知祖靈回家與后代共渡佳節;“逐戶殺年豬”,全村男女老少(除女主人留家外)喜氣洋洋簇擁著殺豬能手“翁色爾古”逐戶宰殺年豬,殺豬的順序以村中輩份的高低長幼而定;“松母”即獻祭,取部分豬肝、豬肉燒煮,由男主人端至火塘上方祭祖,此后,大家吃年飯,太陽落山時,以煮熟的砣砣肉和蕎粑粑再次祭祖,以祈來年豐收、平安。第二天:孩子們做“翁西那姑革”游戲,青年男女身著盛裝聚在一起,伴著口弦、月琴、胡琴歡歌舞蹈,進行賽馬、蕩秋、蹲斗、角力等娛樂活動。中年男子成群成隊到各家互賀新年,婦女留在家中招待客人。第三天:“送祖”,人們早早起來,熱飯菜以送祖靈歸祖界,并為祖靈備好路途中需要的盤纏、干糧,還把燕麥倒在畜槽中象征喂祖靈的靈馬。送祖靈時,男主人向祖靈祈求保佑來年家庭平安、五谷豐登、六畜發展。
(二)火把節
四川、云南彝族一般在農歷六日二十四日前后幾天舉行,貴州彝族則在農歷六月初六左右進行。祭神祭田、祈年豐收、送崇除邪是火把節的重要民俗內容。節日期間,有的彝區要合村殺豬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一彝戶要抱雞到田里祭田公地母。而涼山彝族火把節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得趕回家吃團圓飯,飯前殺雞祭祖,飯后舉行點火把儀式。由一家之主點燃用干苦蒿桿扎成的火把,從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個角落,口中念:燒掉一切不吉之源,全家平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等詞,然后經過牛圈、羊圈,最后加入村寨的火把節行列,到村頭寨邊、田野山坡耍火把。有說火把能滅蟲害,有說可驅災去邪。如今,火把節的內容更加豐富,有斗牛、摔跤、跑馬、選美、對歌、舞蹈、射箭、磨兒秋等各種娛樂性活動,有的地方還進行商業貿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