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甘南各佛教寺院保存數量最多,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品。唐卡是用彩緞裝裱的卷軸畫,唐卡形制多為豎條長幅,大小無定制,有十多厘米的微型唐卡,也有長達百米的宏幅巨制。按質地和工藝一般分為三類,即:繪制唐卡、織物唐卡(包括刺繡、織繡、 絲和貼花等)和印刷唐卡。常見的繪制唐卡在布底或紙面上繪制圖畫后,鑲綴彩緞邊框,背面用絹帛托裱,兩端加硬木軸心。畫面覆蓋能自由啟閉的薄絹并飾有兩條與畫幅等長的彩帶。
“唐卡”藝術強調畫面上的看得多,看得全,看得遠,看得細,構圖別致,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即在很小的畫幅中,上有天堂,中有人間,下有地界。畫家往往把情節繁多、連續性強的故事,巧妙地勾勒描繪于畫面,使畫面內容豐富多彩。
“唐卡”畫色彩絢麗、鮮艷,對比強烈,且善用“金”、“銀”描畫使畫面顯得神圣莊嚴、富麗堂皇。
“唐卡”可分黑唐卡、紅唐卡、藍唐卡、綠唐卡、金唐卡、銀唐卡等。黑唐卡多用于描繪鎮妖降魔的題材,在漆黑的底色上大量勾金,畫面雄偉強勁,莊重沉著。紅唐卡以紅為底色,表現高貴富麗。藍唐卡則以藍為底色,給人以色調明朗、喜悅輕快之感。金唐卡以金為底,上面用黑線勾畫,使畫面神圣、金碧輝煌。銀唐卡則全用銀打底,黑色勾線,色彩樸實單純,使整個畫面顯得高貴典雅。
唐卡畫有著獨特的制作方法。首先用石灰水浸泡畫布,使布質軟化,然后把布鋪在光滑的木板上,用石塊反復磨壓,最后刷上水膠粉液。經過處理的畫布,表面柔軟平滑且不露布孔,便于繪制精美的形象。
唐卡畫是藏族獨有的一個藝術門類,今天已引起國內外美術工作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