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是指由地震震源發出的,向四處輻射的并在地球介質中傳播的彈性波。地震發生時,震源區的介質發生急速的破裂和運動,這種擾動構成一個波源。由于地球介質的連續性,這種波動就向地球內部及表層各處傳播開去,形成了連續介質中的彈性波。地球內部存在著地震波速度突變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將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地震波可以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是推進波,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最先到達震中,又稱P波,它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橫波是剪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0千米/秒,第二個到達震中,又稱S波,它使地面發生前后、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
地震發生時,縱波先傳到地表,使我們感覺到房屋的上下震動,這對建筑物的破壞性不大,因為建筑物建造時為了抵抗地球吸引力,在縱向上的建筑強度是很高的。縱波來得快,去的也快。縱波過去后就是橫波,是破壞性最大的。橫波使建筑物左右搖動,水平方向的剪切力非常巨大,使建筑物結構錯位,引起坍塌等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