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是法定節假日,所以是不放假的。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只有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國慶。
冬至節氣是什么時候冬至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此時太陽黃經為270度。冬至時節,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回歸線上,北半球晝達到最短,夜達到最長,這天過后,太陽直射點又逐漸向北移動。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冬至“進九”,我國各地氣候進入了一個最寒冷的時期。
冬至,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己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出來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說的是,冬至時節,陰氣達到極盛,之后逐漸衰降。《通緯·孝經援神契》記載:“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說的也是,冬至日后陰氣開始衰降,陽氣開始強盛,晝開始變長,夜開始縮短。
冬至有哪些風俗1、祭祀
冬至節也被稱為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傳統說法,宮廷和民間自古以來都是十分重視這個節氣,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一天,不論貧窮還是富貴,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古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的恩情。直到現在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到了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就會搞一些所謂的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的意思。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