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當天就可以開始。數九又被稱為冬九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如期的方法,其中“三九和四九天”是數九天中最冷的時候。
數九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說法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所謂“熱在三伏,冷在四九”,數九一過就說明寒氣已盡,這時候天氣就會比較暖和了。
數九的含義在我國民間把數九又叫做冬九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萬物生機盎然,是春耕的時候了。數九方法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至于起源何時,沒有確切的資料。在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為“至陽”之數,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也就意味著春天的到來。
冬至的含義在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第二十二個,這時太陽到達黃經270°。《恪遵憲度抄本》記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范圍最廣的一天。對北半球其他地方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并且冬至并不是最冷的時候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