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前一天叫四離日。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對自然和天體運行的研究,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四離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稱為“離日”,四絕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絕日”。四離四絕日的說法,主要是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日子,還是應該遵循自然規律的時間節點進行。
四離
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在術數上叫做“離日”。全年共有四個這樣的日子,所以稱為“四離日”。
《玉門經》中說:“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分就是春分和秋分,至就是夏至和冬至。前一辰就是前一天的意思。四離者,春分前一日叫做木離;夏至前一日叫做火離;秋分前一日叫做金離;冬至前一日叫做水離。四離日在黃歷上一定是寫著“日值四離,大事勿用”的字樣,是一般擇日忌用的日子。
四絕
《玉門經》中說:“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也就是說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絕日”,全年共有四個這樣的日子,所以就叫四絕日。
依我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故先一日為絕也。”意思是:立春后大地回春,水(冬)就絕了;立夏后漸熱,木(春)就絕了;立秋后天漸涼,火(夏)就絕了;立冬后天漸冷,金(秋)就絕了。故把四立前一日叫“四絕日”。
四絕日在黃歷上一定是寫著“日值四絕,大事勿用”的字樣,是一般擇日忌用的日子。
四離四絕,大事勿用
傳統擇日學認為,四離為四季之開始,四絕為四季之終,古人害怕窮盡,總結認為不吉。所以不擇四離和四絕日辦大事,一般會有諸多不利,而無益處。
從玄學角度看,此是四季相交、節令轉移、陰陽雜亂之際。這也符合現代前沿科學的混沌機理,即當系統達到某個臨界數值時,系統間會出現時而有序時而混沌的現象。因此不能一律理解為迷信,做事還是避開這些節令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