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民間有“冬至一陽生”之說,認為這一天是吉祥的好日子,因此對這一節令十分重視。每個地方在都有自己特有的冬至習俗,最主要表現在飲食上,下面就一起看看江蘇人冬至節應該怎么過?
無錫
無錫人對冬至這個節氣是非常重視的,民間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賽小年”之說。冬至的前一天稱“冬至夜”,無錫人要設齋、祭祖,其儀式的隆重和除夕相似,只是供品少一些,一般是三葷三素。冬至夜,一家人要團聚在一起吃冬至夜飯,如有出門在外不能歸家的,也要留個座位,擺副碗筷,象征性地盛些飯菜,以表團圓之意。
南京
在南京歷史上,有“冬至大似年”一說。冬至習俗是非常豐富的,主要有“燒包數九吃豆腐”。以前老南京有種說法叫“蔥煎豆腐燒大腸”,說的是當時吃豆腐還要配上蔥和大腸,這樣油水豐富,能夠滿足物質匱乏時期人們的需求。又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但是現在老百姓一般都是只燒青菜豆腐,既不油膩,又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寓意。
淮安
在淮安、南京等地,還有“一九”一只雞的說法。冬至這天,老百姓都要喝一碗老母雞湯,此后每逢“一九”便要煨一只老母雞。
常州
常州則一定要吃“胡蔥篤豆腐”。胡蔥屬冬令蔬菜,正逢冬至前上市,豆腐諧音“都富”,寓意富貴。
揚州
揚州人稱為”大冬”,又稱”過小年”。舊時冬至這天,商店、手工作坊、學堂都要放假一天,俗有”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湯圓,先生不放假,學生不把錢”之說。這天,揚州人還有煮食蕃飯(南瓜)之俗,說明大冬吃蕃瓜可以免災。
蘇州
老蘇州過冬至,除了冬釀酒、冬至肉、冬至團和鹵菜之外,還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冬至盤”。“冬至盤”是老蘇州人在冬至節前互相饋贈的禮盒,過去有錢人家用的是紅木做的食盒,一般人家用的是簡單的竹編盤子,在“冬至盤”里面裝著冬釀酒、糕團點心、紅豆糯米飯等冬至吃的美食。而近年來蘇州人又流行起來的“冬至盤”,則綜合當地習俗,包含“酒、飯、茶、團、果、腌制品”等食物。
鎮江
舊時,鎮江民間有冬至吃湯圓的食俗。冬至日,鎮江各學校學生爭相傳詠這一童謠,以示冬至也是新年的習俗。
南通
冬至是南通民間“八節”之一,有燒香、祭祖、拜節、掃墓、吃圓子等習俗。冬至祭祖,南通人俗稱“燒經”,中午備辦魚、肉、雞蛋、豆腐等四式菜肴,追祭故去的親人。冬至還是“數九”的開始,接下來的小寒、大寒便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恰如南通民諺所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江陰
冬至隔夜稱為“冬至夜”,江陰人照例要在家里設齋、祭祖。冬至夜的“冬夜飯”,有的人家會邀集親友聚餐。過去地主辭退長工也就在這天,故有“冬至夜,有錢的吃一夜,無錢的凍一夜”的民謠。陰西鄉及青陽等地冬至有一食俗,即在冬夜飯的菜肴中必有胡蔥燒豆腐,俗語稱:“若要富,冬至隔夜吃碗胡蔥燒豆腐。”胡蔥寓意“郁郁蔥蔥、蓬蓬勃勃”,豆腐在江陰方言中與“兌富”諧音。
鹽城
鹽城有句諺語“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除了餃子,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意味著“團圓”“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