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出糖尿病后,大多數的人開始過上苦行僧的生活。在糖尿病的治療中,“管住嘴”是控制血糖的重要環節,而主食是影響血糖的主要因素。如果長期不吃主食,身體缺乏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主食吃得過少,容易誘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這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的急性并發癥,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主食應該吃什么呢?是米飯好還是饅頭好呢?其實一直以來,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到底應該吃什么都爭論不下。事實上,你愛吃饅頭就吃饅頭,愛吃米飯就吃米飯,完全不必糾結。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主食要定量,按兩來計算。
糖尿病人如何吃主食?
1、少吃精細加工的粗糧
總的來說,主食越天然、加工程度越低,越有利于血糖控制。例如:全谷物雜糧比白米白面更有助于血糖控制,而整粒需要煮制的燕麥片比即食免煮燕麥片更有助于血糖控制。
所以,推薦糖尿患者選擇各種全谷物雜糧、薯類、雜豆作為主食。
2、不吃加了油的主食
油條、油餅、燒餅、千層餅、印度飛餅、蔥花酥餅、草帽餅等加了油的主食必須禁掉。
這類主食還不如白米飯,熱量高不利于減少體脂肪和內臟脂肪,又不利于維持胰島素敏感性,不利于控制血脂,還不容易控制食量。
3、不吃任何粘性食物
粘性食物即便做成無糖產品,也是超高升糖速度的食物。因為精白糯米本身就是高血糖反應食材,比白糖升血糖還要快。
年糕、糍粑、打糕、驢打滾、盆糕之類全部要禁掉。湯圓粽子之類除非過節,一年吃兩次就夠了。
4、吃多少
主食“定量”特別重要,隨意增減,會使血糖忽高忽低,給血糖管理帶來難度;主食的量因人而異,要根據個人的身高、體重、活動量、糖尿病病情等因素決定。
一般而言,每天吃 5~8 兩左右主食,如果用米飯來估算,大概是 2.5~4 碗。身材比較高大、活動比較多的糖友需要吃得多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應該將這些主食比較平均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比如,一天吃 5 兩(2.5 碗)主食,可以在早餐吃 1 兩(0.5 碗),午餐 2 兩(1 碗),晚餐 2 兩(1 碗)的主食。
5、注意食物的進食順序
實驗對比顯示,與先吃主食后吃蔬菜(500g/d)/葷菜的進餐順序相比,先吃蔬菜/葷菜后吃主食,其餐后血糖、胰島素水平顯著降低。按照蔬菜-葷菜-主食的順序進餐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動。長期堅持,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HbA1c水平顯著降低。因此改變進餐順序,按照蔬菜-肉類-主食的順序進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長期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