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禮儀之邦。意為禮節(jié)和儀式,指講究禮節(jié)和儀式的國家。例句: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崇尚投桃報李,禮尚往來。
2、博施濟眾。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例句:孔子所宣揚的“仁”就含有博施濟眾的意思。
3、神州華胄。神州:指中國。我國古代華夏族的后裔,統(tǒng)指中國人。出處: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
4、裂冠毀冕。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tǒng)。出處:《后漢書·逸民傳序》。
5、放諸四夷。四夷:統(tǒng)治者對少數(shù)民族的蔑稱,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泛指四方邊遠地區(qū)。放逐到各地非華夏族居住的邊遠地區(qū)。出處:魯迅《對于批評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