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掃墓祭祖: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人們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古代叫探春、尋春。古時婦女不能隨便出游,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3、插柳: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的說法。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
4、游樂:清明節除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游樂的風習,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蕩秋千、射柳、蹴鞠等;
5、斗雞: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
6、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