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被清明節取代在什么時候 寒食節被清明節取代的朝代是
寒食節現在漸漸被人遺忘,并且多地把寒食節并入了清明節里,在宋元時期,清明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從文獻記載可知,先秦時期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較嚴格的禁火制度,從官方到民間都有改火的習俗。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過于殘酷和嚴厲,并不顧各地具體情況,甚至影響到民眾的生產和生活。于是,漢代發生了周舉在太原一帶廢除禁火陋俗的事件。漢代的寒食節,很多地方要禁火一個月,到了唐代,寒食節變成三天,分別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
寒食節的傳統習俗
禁煙火吃冷食
寒食節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禁煙火吃冷食。家家戶戶都不會生火,只食用之前準備好涼粉、涼面等食物。相傳,這一習俗是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被火燒死的忠臣名士介子推,而下的禁令。后來人們推崇介子推高潔的品行就歷代傳承了下來,雖然一度中斷,但是這一習俗到如今也有兩千過年了。
祭祀插柳
寒食節祭祀一是為了為了寄托哀思,二是為了先人祭掃。古時候人們在寒食節這天上墳掃墓,清理墓碑之后還會將新發芽的柳枝插在墳墓上,然后在上香,燒紙。完成祭祀活動后人們還會將柳枝編制成花環,后來柳枝成為了寒食節的象征,人們有插柳寄托哀思的文化傳統。
踏青
也叫踏春,盛興于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后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游覽,盡歡而歸”。
秋千
秋千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
蹴球
盛行于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
詠詩
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