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源于什么朝 寒食節的起源
寒食節源于什么朝
寒食節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寒食節的起源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后,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
寒食節作為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寒食節代表著我們國家的文化,代表著古人的政治文化思想,是一種受到重視的節日,也是一種有著文化內涵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