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端午繩有什么講究
1、在端午節那天的早上太陽沒有出來之前,大人起床后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端午線。有些地方是五彩繩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戴上。
2、系五彩繩的時候孩子不能開口說話,而且戴好之后小孩子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五彩繩。
3、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焚燒。有些地方是端午節后下第一場雨時,摘下拋到河里,讓它隨雨水沖走。
4、據說戴五彩繩的孩子就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而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孩子門由此可以保安康。
5、當然,除了傳統上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配以銀鎖,纏繞于兒童手臂。在舊時,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
什么叫五彩繩
五彩繩,又被稱為五彩絲、五色絲等,是端午吉祥物設計兼飾品,具備驅邪功效,兼具祈愿納吉的幸福喻意。
五彩繩來源于我國古代的五行意識,由古時候紋身之俗演化而成。
端午日乾坤全陽浩然正氣頂峰,依靠乾坤全陽浩然正氣辟陰邪是端午的關鍵風俗習慣,在眾多驅邪風俗習慣之中,以五色線絲系臂,曾是很時興的節俗。
傳入后人,五色絲即發展趨勢成千百種好看飾品,制做也逐步精美,變成端午獨有的民俗工藝品。
實際上,五彩繩還有一個尤其好聽名字,五彩繩古時候也叫長壽縷,用五種色調線揉成五顏六色繩線,系在小孩的胳膊、頸部上,叫長壽縷、復活縷。
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絲命可續”,指的便是這類風俗習慣。 漢?應劭《風俗通》載:“五月五日,以五色絲系臂,名長壽縷。”后代也稱“復活縷”、“五彩縷”。
端午節戴五彩繩的來歷 :
端午節戴五彩繩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起源于漢代,至今還有很多地方仍保留著這一傳統,兒童在端午節戴上五彩繩有驅妖避邪之意,可以祈求好運。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說法,都認為端午節起源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而死;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源于對惡日(也稱“毒日”)的禁忌。因為時值農歷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時節,俗稱“惡月”(也稱“毒月”),端午節這一天俗稱“惡日”,正是“諸蟲百毒盡消滅”的傳統節日。針對五月惡月,民間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直到現在,還可以從端午節許多的習俗中,找出驅邪避毒的痕跡 五彩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間喜歡用五彩線系在兒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稱“長命線”,以祈求壓邪避毒,長命百歲。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于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端午節五彩繩的寓意
為孩子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于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端午節用五彩絲線編制成繩,掛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稱為“長命 縷”。又名“續命縷”、“避兵繒”、“五色絲”、“長命壽線”等。古代以五月為惡月,以其天氣炎蒸,疾病易于流行,自漢以來,即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絲線系于臂,謂可保平安健康,又謂能避刀兵之災,故稱。端午節戴五彩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彩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