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放假不放假
重陽節是不放假的,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顯示,重陽節既不屬于我國全體也不屬于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因此重陽節是不放假的。
重陽節是不是法定假日
重陽節不是法定節假日。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假日之一,和中秋節、端午節、春節齊名,但是重陽節和中秋節、端午節這些節日又有所不同,重陽節并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所以重陽節不放假。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重陽節簡介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游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