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飯的時候的,經常會對一些食物進行焯水,而關于焯水,不同食材原因不同,在焯水的時候也是有技巧的,那么,為什么食物要焯水?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為什么食物要焯水冷水焯:
一、除異味/去腥
對象:豬肉、牛肉、羊肉等
焯水方式:冷水下鍋,徹底斷生后撈出
一般情況,豬、牛、羊肉等在正式的燉煮、爆炒前都會有一道焯水步驟。
肉類焯水,一般都是冷水下鍋,目的是為了去除肉中的“血水”。
這種“血水”并不是真正的血液,它的主要物質為肌紅蛋白、少量油脂和一些雜質,這些油脂中會溶解一些腥味物質。
隨著加熱過程中的水溫升高,油脂慢慢溶出,肌紅蛋白作為表面活性劑,產生泡沫,這些泡沫裹挾著油脂、水蒸氣、空氣,最終形成浮沫。
如果熱水下鍋,肉塊外層的蛋白質會在下鍋瞬間就迅速變性收縮,導致內部的“血水”無法溶出,反而無法達到去腥效果。
焯水還可以減少肉類在烹調后的浮沫,讓湯汁更加清澈透亮,提升菜品的觀感。
熱水焯:
熱水焯主要針對蔬菜,我們分別來說說原因。
一、保持色澤
對象:烹飪易變色的蔬菜,如絲瓜、蓮藕等
焯水方式:熱水下鍋,至蔬菜變色即可撈出
有些蔬菜含有較高的多酚氧化酶(PPO),如絲瓜、蓮藕等。
它們在烹飪過程中容易發生酶促褐變,一不小心,就會出現這樣的車禍現場......
多酚氧化酶對熱不穩定,短時的高溫加熱就可以讓它失活變性,從而阻斷酶促褐變發生,防止蔬菜在后續烹飪過程中變黑。
有人做過相關實驗,發現100℃沸水汆燙20s以上,就可以使得大部分(50%以上)的多酚氧化酶喪失活性。
因為需要的時間非常短,它也被稱為是“飛水”。
二、去除草酸
對象: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如菠菜、竹筍、茭白等
焯水方式:葉菜燙至變色即可,筍、茭白需要的時間稍久一些
過多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鋅等礦物質的吸收。
它們還會進入人體腎臟,和體內的鈣結合成草酸鈣,長期累積形成腎結石。
另外,草酸口感酸澀,若不去除,也比較影響口感。
草酸易溶于水,研究顯示,菠菜、莧菜等蔬菜,只需沸水汆燙就可以去除40%-70%的草酸。
同時,加入適量的食鹽還有利于草酸的溶出。
三、去除亞硝酸鹽/硝酸鹽
對象:含有亞硝酸鹽/硝酸鹽的蔬菜,如香椿
焯水方式:沸水下鍋,汆30s以上
對于這一類含有亞硝酸鹽/硝酸鹽的蔬菜,可以在烹飪前可以用熱水汆一道。
這樣可以溶出一部分亞硝酸鹽,同時也可以降低硝酸還原酶的活性。
四、去除毒素
對象:生吃有毒的蔬菜,如黃花菜、四季豆、蕨菜等
焯水方式:熱水下鍋,焯至斷生
很多蔬菜中都會含有一些水溶性天然毒素,或是存在一些可能致癌的物質,焯水可以部分去除這些物質。
五、去除泥沙
對象:貝殼類水產,如白蛤、花蛤、蟶子等
焯水方式:熱水下鍋,直至開口
這種焯水方式主要針對貝殼類的水產。
沸水焯水可以讓貝殼張口,用涼水沖洗后,可以去除一些藏匿于殼肉縫隙間的泥沙。
讓你在吃麻辣花蛤、蔥油蟶子、文蛤蒸蛋時不用吃一口吐一口,更加暢快~
要提醒的是,這類食材不能用涼水焯,否則加熱時間過長,會讓水產的肉質變老。
六、去皮
對象:西紅柿、小土豆等
焯水方式:熱水下鍋,煮適量時間后,撈出過涼水
對于「廚房強迫黨」,一些蔬菜的去皮處理,是一道菜完美呈現的必要前提。
對于西紅柿這種汁液太多的蔬菜,暴力削皮容易流失太多水分,場面一度血腥;對于小土豆這種太小的蔬菜,削皮又不易操作,稍有不慎,就會光榮掛彩。
焯水就是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
焯水小技巧有哪些青菜焯水一般建議先下莖、再下葉,焯水時加少許油、鹽,可以讓菜保持清翠的口感和色澤。
在大多數還要后續烹調的情況下:禽畜肉冷水下鍋,出現大量浮沫即可撈起;蔬菜和魚蝦沸水下鍋,變色即可撈起。生吃有毒的蔬菜和痛風患者的肉食,則需要更長的焯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