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缽缽雞:解放前,有人將雞肉盛在土陶缽中沿街叫賣,故稱缽缽雞,缽缽雞發展到今天,除了可以吃到皮脆肉嫩的雞肉以外,還加入更多的飲食元素,葷素菜品皆可,麻辣清淡皆有,味道特別好。
2、瓦屋山老臘肉:臘肉從鮮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有久放不壞的特點。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洪雅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3、碗碗羊肉:碗碗羊肉是羊肉湯鍋演變而來,先將帶皮的鮮羊肉煮熟撈出切片,然后用羊骨加入姜、蒜和秘制香料熬湯,然后用羊油、豆瓣、花椒、辣椒和其它香料炒料,熬好的湯和炒的料加上切好的羊肉煮一鍋湯鍋,待食客來之后盛上一碗,這便是正宗的碗碗羊肉。
4、旺兒湯:洪雅羅小娃旺兒湯,只要去當地時一提起,幾乎無人不知。新鮮的雞血擱鍋里一煮,也不知老板用了什么秘方,就煮成了一鍋美味的旺兒湯。
5、泉水豆花:制作的第一步是精選豆料,然后用泉水把大豆浸泡4個小時,時間短了則泉水不能完全進入豆體,時間長了反而會失去那種特別的味道。磨漿是制作泉水豆花最優美的工藝,隨著石磨的隆隆聲,泉水和大豆便像忠貞不渝的愛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變成純潔無暇的豆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