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清明節是法定假日所以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都有三天的假期。清明節一般是公歷的4月4日或者4月5日,而2022年的清明節就在4月5日,所以假期是4.3-4.5共計三天,而三天的小長假對大家來說是再好不過了,又可以在出去浪了。不過如果要出去旅游的話,建議大家選好地方,定好來回車票,做好相關攻略。
清明節介紹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后。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大學生離校注意事項1、外出前必須戴上口罩。戴口罩是防止飛沫擴散的最佳保護措施。正確佩戴口罩并在出門前檢查口罩的氣密性。
2、在流行期間,避免進入和離開人滿為患的公共場所。如有必要(例如補習班,乘公共汽車),請戴口罩。如果您在學校期間出現發燒和呼吸道癥狀,則必須戴上口罩并向老師報告,接受健康評估并安排醫療,直到您離開學校。
3、其次,面對諸如電梯按鈕和門把手之類的高頻接觸區域,使用面巾紙,消毒紙等將它們分開,并避免直接用手觸摸它們。觸摸后,請洗手并及時消毒。
4、外出回家時,進入門后應進行徹底清潔,以防止病毒被帶回家。外出時穿的衣服要分開放置,可以掛在陽臺和其他通風的地方吹。換成在家中穿的家中衣服。使用后,可以用75%的醫用酒精擦拭和消毒手機。帶有外包裝的物品可以直接從包裝袋中取出,或在表面噴灑消毒劑進行消毒,然后取出。
清明節掃墓要注意什么1、掃墓祭拜的常規順序不能亂,多聽從家里老人的意見。正確的祭拜順序為:修整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別。
2、悼念逝者應買白色的菊花,白色菊花有寄托對先人的懷念之意。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而黃色菊花有長壽的含義,比較適合看望病人,而非拜祭逝者。
3、掃墓前須禁食,就最好不要吃食物,或者只吃素食。另外強調衣著整齊,應該穿上素色的服飾,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另外盡量不要佩戴紅色的配飾。
4、禁止在墓地嬉戲打鬧以及議論先人。大人一定要提前叮囑好家中家中的孩子,不要大聲喧嘩、嬉笑怒罵,污言穢語,要有一顆虔誠之心。
5、忌探視朋友親人,清明節為我國的“鬼節”,是專門的掃墓祭拜,緬懷先人的日子。千萬不可在掃墓的中途去探親訪友。否則,不僅讓親友難堪,而且還相當的不吉利。
6、天干物燥,注意火燭。不管是墓地園林,還是農村一般的墳地都地處樹林,清明時節,正值春夏交替之際,此天氣干燥,要做好防火工作。為此建議焚燒紙錢時,如在公墓里需到固定的焚燒點焚燒,或是到避風、四周沒有易燃物的地方,還有就是對燒完的紙灰做統一處理,到處飛揚也不好。
7、去墓地祭祀,常常要行走山路、爬坡等,因此出門穿的鞋子就很重要了,最好穿運動鞋或者登山鞋,不應穿涼鞋、高跟鞋等,否則很容易造成腳扭傷等,女性還可以準備好遮陽傘,穿寬松運動系列的服裝。
8、出門前備好藥品和雨傘,做好自身防護。山林或是草叢中常常有很多小蟲子,祭祀出門前最好準備好一瓶治療蚊蟲叮咬的藥膏,或是預先涂抹在身上,蚊蟲就不會靠近了,為防止太陽暴曬最好涂一些防曬霜在皮膚上。而俗語云:清明時節雨紛紛,出門前最好要備好雨傘等雨具,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