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鋼鐵叢林里奔波謀生的人們,時間久了似乎自己也沾染上鐵銹的味道,身心僵硬、疲憊不堪,這時候的你需要回歸自然,感受亙古不息的陽光和風,穿梭在郁郁蔥蔥的林地和生機勃勃的田野,感受人類自古以來就不曾熄滅過的田園之夢。那么就讓城市文化為你介紹,世界十大莊園之一的水前寺成趣園。
水前寺成趣園另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水前寺公園,它是一座桃山樣式回游式庭園,由日本江戶時期肥后國細川藩初代國大名細川忠利所始建,經(jīng)過細川家?guī)状臓I造而成為今天的樣貌,并且以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命名,已被指定為日本國家名勝史跡。
水前寺成趣園的面積約7萬平方米,庭園以涌出的阿蘇伏流水的水池為中心,做出桃山式回遊庭園,并利用假山、浮石、筑山浮石、草坪及松樹等模仿歌川廣重的浮世繪《東海道五十三次》進行庭園景色設(shè)計。
所謂“東海道五十三次”,指的是江戶時期從江戶到京都的53個驛站,“成趣園”之名則取自于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一句,暗示了極強的文人意境。
成趣園落成時,由細川忠利于寬永13年(1636年)建成“水前寺御茶屋”,之后在細川綱利時期有了泉水和人造山,再之后的安永5年(1776年)于東側(cè)建成馬場,才有了今日的規(guī)模。園中央仿造富士山的假山已成為庭院的象征標志。
成趣園中景點,包括1912年從京都御所移建的茅草屋“古今傳授間”,據(jù)說此為細川家先祖細川藤孝在京都為后陽成天皇的弟弟,智仁親王講授《古今和歌集》的茅舍,據(jù)說從“古今傳授間”觀賞的成趣園風景最為出色。
此外還有出水神社,此乃明治11年(1878年)由細川家的家臣創(chuàng)建,以表對細川家的報恩誠心,并供奉庭園建造者細川家族的歷代祖先。可預(yù)約在此舉行神前結(jié)婚式。
其余景點還包括與出水神社同時間建成的能樂殿,現(xiàn)為八代松井家奉納的舞臺。園內(nèi)還有“長壽之水”,據(jù)說細川忠利公因此地泉水甘甜,泡茶最佳,故在此設(shè)立御茶屋,傳說此水能治百病,飲用之后長命百歲。
成趣園東部的流鏑馬馬場,每年4月和10月舉辦“武田流騎射流鏑馬”祭典。出水神社則在毎年8月第一個星期六的傍晚舉辦“薪御能”表演,即在野外草地點燃篝火演出的能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