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的傳承在中國一直都是受到重視的,因為民俗大節是人們在生活當中非常看重的點,春節也是人們用于洗除往年的不順利,迎來新的一年的福氣的節日,所以說,了解春節起源于什么朝代,以及現代春節掛飾裝飾的意義是必要的。
春節起源朝代介紹
春節起源于夏朝,但是,實際上,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春節使用的日期適不一致的,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公元前104年,經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下令改定歷法,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歷,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
年節風俗盤點
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谷子一熟為一年,五谷豐收為大有年,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后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借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
現代春節掛飾裝飾的意義
現代春節掛飾裝飾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希望,以及對未來的生活表示祝福的意思,這是因為,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級物種,所謂天人合一,古人們更是通過莊嚴的儀式感 ,來呈現春節的意義:放鞭炮、貼春聯,點紅燈籠、紅蠟燭,通過大紅的顏色,正天地陽氣。春節時分,陽氣初始萌發,人為提正,好運就此而來,人們的生活就可以更上一層樓。這才是中國人過年最大的意義,當然,更代表著家庭的和睦與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