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的時候,人們為了賀歲新年,在春節期間會有很多以祈禱來年幸福為中心的方式,也被大家稱作是風俗,例如,掛燈籠、貼對聯,這些都是人們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要清楚春節門口掛燈籠有什么講究。
春節門口掛燈籠講究
春節門口掛燈籠的時候,最好是掛南不掛北,這是古時候傳承下來的講究事項,意思就是說,掛紅燈需要掛在南面,東面或西面也行,但忌諱掛北面,因為北方水克害好運,是不吉利的寓意。碰燈,也就是過完了正月十五把燈銷毀(過了小年正月十五就應把燈籠摘下來,不能留到第二年使用,應該銷毀。過去燈籠內點燃蠟燭,過了小年兩燈相撞銷毀,為碰燈)現在燈籠皆是用電了,所以也沒有碰燈的必要了,只要把燈籠收起來放到一個干凈的袋子里再丟掉就好。
節日期間掛燈籠團圓喜慶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里,處處都有燈籠。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后。
過年掛紅色燈籠原因
過年掛紅色燈籠代表的是象征著生活能夠幸幸福福,未來一片光明的意思,同時也是有活力的象征,中國春節上的燈籠其實是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扎、刺縫等工藝的藝術,各個地區出產的竹子、木片、藤片、麥稈、獸角、金屬和陵絹等材料制成的。在中國古代制作燈彩的過程里,宮燈和紗燈是最著名的,中國人眼里,紅色的燈籠象征著,闔家團圓,事業興旺,各方面紅紅火火,人人都喜歡,過年掛燈籠是非常根深蒂固傳統習俗,也是年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