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在這天人們會吃湯圓、猜燈謎、送燈等,氛圍不亞于春節,而在這天也有的人會出遠門,那2022正月十五能出門嗎?為什么不能出門?正月十五的風俗和禁忌具體有哪些?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2022正月十五能出門嗎?
2022正月十五不宜出遠門。因為在正月里面出門時間是有講究的,一般在初六、初八等吉利的日子出遠門,但如果是初一、初三、初四、初七、十五等日子就不宜出門。
1.正月出門的說法:
正月出門七不出、八不歸,所謂七不出是指正月初七這天不能出門做生意以及辦事,否則生意會做不好,事也辦不成。八不歸是指出門在外的人,不能在節日當天回家,因為“歸”有完和結束的意思,這里“八”比喻發,要想“發”,就不能結束。
2.正月十五不能出行指的是什么?
正月十五不能出行指的是這一天不能出門,因為在古代時,正月十五這天屬于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不宜出門,會給自己招惹邪祟,不過這都是迷信說法,隨著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不重視這些了,想什么時候出門就什么出門。
2022正月十五為什么不能出門?
2022正月十五不能出門是因為在古代時,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屬于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出門不吉利,若是要出門的可通過佩戴護身符、懸掛五行八卦福、轉運化煞的配飾等來化解。正月十五不能出門詳細原因如下:
正月十五不能出門原因一:在古代這天屬于鬼門大開的日子
在古代時,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屬于鬼門大開的日子,容易招惹邪祟,所以不建議大家外出,若是出遠門的可佩戴一些護身符等來化解。
正月十五不能出門原因二:多數人在初六、初八就已經出門
正月春節過后,很多人在初六、初八就已經出門上班了,所以在正月十五出門的事情早已不復存在了。
正月十五的風俗和禁忌具體有哪些?
(一)正月十五的風俗
1.一是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相信是全國統一的,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2.二是鬧花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在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制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3.三是猜燈謎
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4.四是耍龍燈
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于中國很多地方。
5.五是祭祀
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二)正月十五的禁忌
1.正月十五禁忌一:不能借錢
這天有錢不借,物不丟的說法,所以在這一天,錢是不可以外借給別人的,身上的東西也不要弄丟。如果把錢借給別人,或者說身上的東西弄丟了,就意味著財氣會流失。
2.正月十五禁忌二:不能洗頭
有一句俗語叫正月不理發,十五不洗頭,說的就是正月十五,千萬不要洗頭發。因為根據民間流傳的說法是正月十五這天如果洗了頭發,財運就會流失掉。
3.正月十五禁忌三:米缸不能見底
俗話說,十五米缸不見底,見底一年窮到底。意思說無論家境如何,這一天女主人都要想方設法將米缸充填到一定的高度,不讓露出缸底。
正月十五有什么忌諱嗎?
正月十五其實沒有什么忌諱,而在民間流傳的有些禁忌都是迷信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但家里比較信這個的可以遵守一下,不信的則想干嘛就干嘛。說正月十五不能回娘家也是迷信說法,已婚婦女是可以回娘家的。而針對不能洗頭,相信很多愛干凈的男生和女生,幾乎每天都需要洗頭,所以也不存在漏財的說法,不信的小伙伴正月十五就沒有忌諱,和正常日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