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一年中,我國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5月到10月,這時候大家都會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有些朋友對高溫天氣的相關內容感興趣,所以想了解下,高溫天氣形成原因是什么?高溫天氣的防范有哪些?以下內容值得大家一看。
高溫天氣形成原因
高溫天氣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⑴太陽輻射。到了夏季,太陽直射點逐漸從南向北移動,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在此過程中,北半球太陽高度角逐漸增大、日照時間不斷變長,接收到的太陽熱量逐漸增多,氣溫也隨之升高。這是形成高溫天氣的基本原因。
⑵大氣環流。一方面,特定的環流形勢易形成高溫天氣。比較典型的就是有著“高溫使者”稱號的副熱帶高壓。盛夏季節,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著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由于副高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強烈,同時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顯著,易形成高溫酷暑天氣。此外,大陸暖高壓、熱帶氣旋、熱低壓、弱冷鋒等天氣系統也會催生高溫熱浪。另一方面,大氣環流異常對高溫天氣的形成也有著直接的影響。比如若副高的位置、強度等發生異常就會引起高溫天氣的變化。
⑶地理因素。一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點也影響著氣溫的高低。比如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的三大火爐城市南京、武漢和重慶,它們都屬于盆地式地形,易蓄熱,不易散熱,有助于高溫天氣的形成。又如因海拔高,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就未出現過高溫天氣等。
⑷全球氣候變暖。由于人類活動和氣候自然波動的影響,近130多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始終處于增長趨勢。過去的幾十年,每一個十年的溫度都比前一個顯著溫暖。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極端高溫事件也越來越頻繁。
⑸城市熱島效應。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建筑范圍大,使得城市地表的濕度、空氣對流等因素有所變化,導致城市的溫度比周圍要顯著偏高。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熱島效應更加明顯,對高溫天氣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高溫天氣的防范
1、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的增加,造成溫室效應明顯,是全球氣溫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要逐步改變以煤為主要燃料的能源結構,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推廣使用太陽能電器,開發利用風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要轉向更環保的交通方式,推廣使用電動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
2、科學規劃和布局城市建設。要通過嚴格控制大中城市的人口規模和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小城市的發展;降低市中心區域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根據本區域的主導風向等因素來規劃城市的道路系統,并使建筑物低層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內道路寬敞通風;增加城市綠化,調節市內氣溫和空氣濕度等方式方法來減緩城市的熱島效應。
3、適時開展人工降雨。有關部門應根據天氣情況適時開展人工降雨作業,以緩解高溫熱浪。
4、加強個人防護。⑴關注天氣預報和高溫預警信息,當預報會出現高溫天氣時,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⑵盡量避免高溫天氣出門,尤其是在10:00—16:00時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若要外出,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打遮陽傘、帶上充足的水等。⑶盡量穿淺色、吸汗、寬松、透氣的衣服,并做到勤換勤洗。⑷加強營養。除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外(食用魚、肉、蛋、奶和豆類等)、還要補充必要的維生素(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西瓜等),并適量飲用淡鹽開水、涼茶、綠豆湯等。⑸合理開關門窗。早晚涼爽之時開窗通風,白天尤其是中午時將門窗關閉。⑹適當增加午休,保障足夠的睡眠時間。⑺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室內空調溫度最佳應設在26—28℃。⑻及時飲水。不要等口渴了才飲水,口渴時忌過量飲水。⑼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十滴水、清涼油等,以備不時之需。⑽戶外工作者應合理安排好工作時間,輪換作業、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⑾社會和家庭應加強對老人、嬰幼兒、孕產婦和病人等脆弱人群的關照和防暑降溫指導。⑿當出現頭暈、惡心、口干、迷糊、胸悶氣短等早期中暑癥狀時,應立即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喝一些涼水降溫,病情嚴重時應立即到醫院治療。